鹊华桥,《审美济南》丨《鹊华秋色》图之四:《鹊华秋色》图与济南(下)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鹊华秋色》图之四《鹊华秋色》图与济南(下)书影:《题鹊华桥三首》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六)济南十龄童杨岳通以鹊华秋色为诗历城杨岳通十岁能诗,《明湖晚眺》有云:“烟雨鹊华连郭北,管弦楼阁敞湖南。

审美济南》系列作品

《鹊华秋色》图之四

《鹊华秋色》图与济南(下)

侯 环

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四)清代乾隆皇帝与该画带有传奇性的历史故事

过去鹊华桥,人们包括学界将其当作传说,这其实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由于乾隆对这幅画特别有兴趣,这位皇帝以大字在画上标出画题,系以无数的御印,而且跋题凡九则,把画面和题跋部分的空白差不多填满了。根据这些跋,我们知道,乾隆在十三年(1748年)东巡,在济南鹊华桥观看鹊华景观,见此地景色大为叹赏,因而想起赵孟頫的这幅画,即命侍从飞骑往北京御府,取来画卷,遂能以画迹和眼前的风景加以印证。他发现二者同样雄伟壮观。在比较中,他还修正了赵孟頫的一点错误,赵孟頫在其自题中,说鹊山在华不注山以东,而乾隆却发现鹊山在华不注山以西。(参见李铸晋《鹊华秋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史实见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纂《清史》,台北:国防研究院,1961,第一册149页,其中记述了乾隆在1748年巡视山东的情况)。

鹊华桥

书影:《题鹊华桥三首》

此外,还有乾隆《题鹊华桥三首》(见道光《济南府志·卷首御制恭纪》)可以为证,其一曰:

长堤数里亘双湖,夹镜波光入画图。

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

在官场在文化圈甚至在老百姓中,肯定成为一段传奇,更会触发文人雅士游览题咏的浓厚兴趣。

(五)“鹊华秋色”成为山东乡试试题

清代嘉庆年间主政者的大力推崇与提倡,曾将“鹊华秋色”作为乡试的试题以试士。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卷四·鹊华二山》中说:

登汇波楼眺望翠色,近在眉睫,故额题“鹊华秋色”,甲子秋闱,以此试士,试帖中亦有佳句可采。

而小型的考试甚至组织游山活动以此为题,更是不胜枚举,如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

余以秋日游鹊华两山试士,历城范李四律甚佳,余如德州萧与澄作,极幽峭之致……皆能不负题者。

鹊华桥

华山北立面 王琴 摄

(六)济南十龄童杨岳通以鹊华秋色为诗

出于济南对鹊华景观的民间热度,清嘉庆年间,济南有十岁儿童以此为诗,佳句时人称颂。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引《小沧浪笔谈》:

历城杨岳通十岁能诗,《明湖晚眺》有云:“烟雨鹊华连郭北,管弦楼阁敞湖南。”

多年来,从朝廷到民间,从文人雅士到平头百姓,人们,特别是济南人鹊华桥,谈到鹊华景观,莫不以此为荣,其热爱与咏歌,从未中止,而且从来热度不减,方兴未艾。多少年来,随着北郊生态环境的恶化,尽管作为实物的鹊华景观越来越变得无迹可寻,而作为文化的鹊华景观似乎毫不在意,依然在独往独来走自己的路。与其说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莫如说文化的永恒性与自信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553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9日 上午11:04
下一篇 2023年8月9日 上午11: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