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北京邮电大学5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邮-华为学院”。2021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复。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 of Posts and ),简称北邮,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CDIO工程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原邮电部。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2000年,划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设有18个教学单位,研究生院,开设本科专业52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包括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类;有在职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校门

1955年,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北京邮电学院,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国家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8年,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建设院校之一。

199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

2000年,北京邮电大学从信息产业部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1年,成为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批准首批35所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

2004年,成为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北京邮电大学。同年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成为全国42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首次被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同年,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

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北京邮电大学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实施高校之一。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北京邮电大学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邮电大学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之一。

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同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排名全国第一。

2014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2016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第一批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2020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仪式。5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邮-华为学院”。 11月27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在西土城校区揭牌成立。

2021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复。

2022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长峰教授申报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风险动态监测与预警研究》、何瑛教授申报的《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本部校区广场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研究生院,开设本科专业52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近年来,学校通过创新引才方式、打造引才品牌、优化引才布局,精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人才资源沃土实现深耕细作,人才队伍力量得到持续加强,入选全国首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近三年来,学校海外人才引进人数增长4倍,实现大幅提升。当前,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一批教师和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首都道德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榜样”、“北京青年榜样”等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亮、彭练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方滨兴、张平、陆军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大雄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乔建永

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钟义信

国家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张平

国家级教学名师:纪越峰、杨义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坤、冯志勇、忻向军、陶小峰、马华东、廖建新、纪越峰、杨放春、孟洛明、任晓敏、杨义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赵永利、刘亮、黄善国、王川、张丽佳、许长桥、吴永乐、张建华、彭木根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冯志勇、陶小峰、忻向军

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叶培大、方滨兴、张平

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邓中亮 、张平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叶培大、张平、彭木根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带头人纪越峰)、计算机通信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放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杨鸿文)、信息安全教学团队(带头人杨义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包括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两个学科群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技术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际商务、法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北京市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数字内容传媒学(交叉学科)、网络治理(交叉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16个,有25门课程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立项,13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含网络教育学院6门课程),共有10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9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还建有北京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其中“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余建军,2001年,电子科学与技术,《高速光通信系统及全光波长变换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李丽香,2008年,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种新的基于蚂蚁混沌行为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社会评价

2020年6月,“2020年CNUR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名列第43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排名第45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72位。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本部校区教四楼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2个牵头建设,1个参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7个、文旅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419项,其中含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项,总数是“十一五”的1.57倍,经费是“十一五”的3.11倍;973计划项目连续4年获得立项,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牵3项,主题项目课题牵头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62项(牵头6项)课题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获得重大突破;获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2项,资助经费2137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包括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社会力量设奖40项;三大检索论文总数为10116篇,其中SCI有2913篇,是“十一五”的3.2倍;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22件,是“十一五”的3.35倍,软件著作权登记数为425件;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SM);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国防专利授权21项。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通过结题的项目共3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0项,省部级项目61项,一般纵向项目17项,横向合作项目87项,校级项目46项;有3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7项,获社会力量奖28项;有337项专利被授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2项。

2020年1月,学校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2021年9月26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京邮电大学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和远程高效防治系统”入选2021年度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奖类

成果

奖级

自然科学奖

尘土污染对电接触可靠性影响及防护措施研究

199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科技发明奖

By-2电接触固体薄膜润滑剂

1982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DJB-823电接触固体薄膜保护剂”

1986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宽带无线移动TDD-OFDM-MIMO技术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基于智能通道组织和共享保护方法的光层联网技术与应用

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光电交叉联动与跨层灵活疏导的光传送技术及设备

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信息密度非均匀下的异构无线组网新技术

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线多频技术及在多模移动终端的应用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运动座载设备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运用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远海域卫星定位导航与通信融合关键技术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热点区域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及应用

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

程控数字交换机

198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TD— 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G比特秒ATM交换机()

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CIN02高级智能网系统

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网络管理设计、测试成套技术及系统,

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CORBA系统实现一致性声明的需求和指南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移动智能网技术

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ZXWM M900)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网络智能化技术及应用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TD -SCDMA及其增强型终端一致性测试技术与平台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融合业务支撑环境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星地融合广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

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通信局系统(站)防雷接地理论突破及技术创新与国内外应用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及运用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效融合的超大容量光接入技术及运用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信息学科为主导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前沿学科发展的综述等。1999年开始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收录,是EI核心期刊,同时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多家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互联网治理与法律、通信管理、教育研究、经济与哲学等。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中国人文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2002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质量进步社科学报。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大16开。主要刊载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高等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等。已被美国《美国工程索引》(Ei 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评价数据库等国际、国内各种检索机构收录。

根据2019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总量近462余万册(件),其中馆藏纸质资源206余万册,馆藏电子资源(折合)255余万册。拥有采购和自建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个;同时,学校还与80家图书情报机构实现了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

合作交流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学术大师若尔斯·阿尔费罗夫受聘北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200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与亚太电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行业特色型国际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发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作用,开展全球胜任力线上实训,积极主办高层次国际会议,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分别合作建设了孔子学院,获评“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先进孔子课堂”等荣誉称号。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国家实验室、行业头部企业、地方省市政府等开展紧密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积极服务雄安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建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标识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

校名

北邮校徽图案内以鸿雁象征邮,以右下方半圆形天线象征电,单纯、醒目、易懂。校徽从1994年10月份开始使用。由中国设计家,高级工艺师李印清同志设计。学校徽志是同心双圆套圆形徽标。环形带内书写中英文校名;内环中间图案上部为展翅飞翔的鸿雁,下部为抛物面天线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外合办硕士项目,寓示着古代鸿雁传书到现代高科技薪火相传,并凸显学校信息通信科技特色。

精神文化

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崇尚奉献,追求卓越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2月,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游泳冠军赛(线上比赛)顺利举行。北京邮电大学获得了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22年2月14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2023年5月,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052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