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邮票,福建泉州耄耋归侨剪报26年 积攒成册赠华博馆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前不久,他又将收集的剪报中有关泉州华侨的部分整理好,赠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泉州华侨剪报分类,包括移民史、创业有成的华侨、回馈祖国家乡等18个部分,“有关泉州华侨的剪报已赠出,只剩下这一纸目录留作纪念”。李老说,接下来,他打算将剪报中世界华侨的部分分类整理好,再赠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华侨邮票

李泰山每天都要读报剪报。

据《泉州晚报》报道,今年83岁的李泰山是一名越南归侨,从1989年第一次接触《泉州晚报》起,26年来,他每天都会阅读本报,从中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剪下来分类存放。近日,他打电话告诉《泉州晚报》,报名参加本社举办的剪报展。

每天读报一小时 剪报分类存纸袋

记者到访时,李老从书房抱出厚厚的几十个黄色纸袋,每个纸袋里都收藏着许多报纸,纸袋背面还有简单的备注华侨邮票,比如:泉州文化、有关华侨邮集剪报资料等。随手打开一个纸袋,里面除了晚报的剪报,也有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其他报纸的剪报。

李老拿出一张剪用报刊代号表,上面是《泉州晚报》、《福建侨胞》、《中国集邮报》等30余份报纸的代号和报刊名称。李老说,他剪下来的每张报纸上,都会写下代号和日期,这样只要翻看代号表就能知道这张剪报是从哪份报纸剪下的。

虽然订阅的报纸很多,但李老的效率很高,每天下午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读报。“只阅读感兴趣的报道,这样阅读的速度会很快。”他说,当天的报纸读完后不会立即剪,而是等家人都看完,隔天再剪。他主要关注的是海外华侨华人、泉州历史文化及邮票收藏等方面的内容。

剪报积累“素材库” 编织作品好帮手

说起为何会开始剪报,李老回忆,一切都与他喜爱的集邮有关。他是一名越南归侨华侨邮票,1949年3月回国。1989年,当时(福建省泉州)市邮协准备举办《泉州十年改革成就》邮展,他编制了《爱国华侨的贡献》主题邮集参展,但因品种少,又缺乏编制经验,这次参展仅获得了鼓励奖。为了编制好邮集,收集更多有关邮票、华侨方面的资料,从那时起他开始订阅晚报等报刊,并将相关的报道剪下来,分类存放。

“剪报实用性很强,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李老说,剪报对他帮助很大,比如最近他在写华侨抗战救国史略,由于常年收集剪报,他想要寻找什么样的素材,只需翻阅黄纸袋这一“素材库”,就能快速找到想要的资料。

作品赠博物馆 成“镇馆之宝”

经过24年的积淀,2013年,李老编制的专题邮集《邮票上的华侨史》被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收入馆藏,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前不久,他又将收集的剪报中有关泉州华侨的部分整理好,赠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泉州华侨剪报分类,包括移民史、创业有成的华侨、回馈祖国家乡等18个部分,“有关泉州华侨的剪报已赠出,只剩下这一纸目录留作纪念”。李老说,接下来,他打算将剪报中世界华侨的部分分类整理好,再赠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王丽虹 文/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031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上午11: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