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生联考最大年龄,勇夺省状元!华侨中学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对于取得广东省音乐类总分“状元”的成绩,刘曲浩然及其母亲都未曾预料到。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华侨中学2019年高考成绩斐然。时光倒回2016年,当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相对劣势,区内各所学校的生源情况不甚乐观,华侨中学也不例外。普通高考生、艺术特长生、港澳台生……华侨中学2019年高考成绩全面创新高,捷报频传源于何故?

2019年高考放榜当天,华侨中学学生刘曲浩然正和母亲前往福建的旅途中。对于取得广东省音乐类总分“状元”的成绩,刘曲浩然及其母亲都未曾预料到。“曾经想过可以考个好学校,但却未想到能考得这么好”刘曲浩然说道。

有这种想法的并非只有刘曲浩然一人。三年前,赖培富以全区2757名进入华侨中学,今年他冲进了理科全区前300名;中考入学603分的周广浩,彼时位列全区4322名,如今在高考文科中亦闯出全区前300名的成绩。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华侨中学2019年高考成绩斐然。

三年教改

高考成果全面创新高

相似的心境出现在华侨中学大部分学生中。6月24日,一抹表达不尽的惊喜也同样在华侨中学校长吴剑平的心中酝酿、发酵。

时光倒回2016年,当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相对劣势,区内各所学校的生源情况不甚乐观,华侨中学也不例外。彼时,已在容山中学扎根31年的吴剑平刚调任华侨中学履新校长。面对当届近600名新入学的学生,吴剑平了解到当时区前806名学生仅有2人,区前1372名学生仅有6人,区前2057名同学仅有58人。回想当年3月份提出教育综合改革,“精品侨中、魅力侨中”要如何打造?吴剑平坦言,压力极大。

2019年高考,上高优线部分学生与学校相关行政和老师合影。

然而三年过去,华侨中学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2019年高考华侨中学602人参考,有6名同学高考总分达600分以上,一大批低进高出的高优毕业生也在此涌现,上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人数269人,比去年净增75人,高优上线率达45%,创历史新高。音乐类考生刘曲浩然,以音乐类总分606分居全省第一。两个理科班各47人参考,上高分优先投档线各42人,上线率均近90%;一文科班45人参考,上高分优先投档线36人,上线率达80%。首届港澳台生班高考取得开门红,41人中上暨南大学、澳门大学以上重点大学分数线36人,重点率近90%。单科成绩中英语成绩进步较大,尤为突出:何可颐获146分的高分,全级有3人上140分, 41人上130分,140 人上120分;此外,何可颐、黄尧琪英语口语考试获得满分。

更令人鼓舞的数据是,2019年上高优线(重本线)的人数,与2016年本届班子上任之初相比,净增136人,翻一番有余!高优上线率(重本率)由三年前的29%跃升至当前的45%。

学生刘曲浩然以音乐类总分606分居全省第一。

普通高考生、艺术特长生、港澳台生……华侨中学2019年高考成绩全面创新高,捷报频传源于何故?学生刘曲浩然在得知成绩后,第一时间就向学校发来的致谢道出了缘由,“感谢学校给予的平台,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得以锻炼和展示。”

学校领导及老师与学生刘曲浩然及其家人合影。

华侨中学老师高行提到,这一句话传达了所有华侨中学音乐生的心声,也同样说出了学校取得如此成绩的“奥秘”。

打造“侨”牌

培育具有世界眼光的学生

三年前,正是顺德教育综合改革起航之时,趁着改革方案中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东风,从容山中学调任到华侨中学的吴剑平提出了“乡梓情、中国心、世界眼”的办学理念,带领华侨中学迎上潮头,探索并打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华侨中学设立了顺德乃至佛山公办学校中首个港澳台生班,一边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一边提升办学品位。目前,高一至高三年级各设立一个港澳台生班,共有港澳台籍学生112人。

学校组织港澳台生到西安研学。

而作为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管理特色化、教育特色化、课程特色化在吴剑平看来是成了学校打造“一校一特色”的必经之路。高三12班是华侨中学的港澳台生班,学校通过齐抓共管,狠抓常规,确保班风正;开展“精品12,圆梦世界”,“上重点一个也不能少”的特色主题励志教育,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与中山纪念中学港澳台班等的紧密联系,针对澳门四校联考、两校联考和全国联考不同的考试科目和模式,形成了港澳台班校本课程以及校本备考模式。

截至7月9日上午,部分港澳台生录取情况。

“培育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的国家栋梁”是吴剑平在担任容山中学校长时提出的教育理念,来到华侨中学后他更是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组织学生走出顺德、走向世界。学生平心悦在今年1月作为交流学生之一,前往日本参加为期7天的交流访问活动回来分享到,“这样的交流活动开拓了大家视野,不仅让我们看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同样体现在教育上。”

2019年1月,华侨中学学生参访日本,拜会爱知县副知事。

课堂之外,华侨中学也着力为学生的成长、成功创造机会。在国际赛场上,侨中学子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2018年5月和2019年4月,华侨中学学子远赴罗马尼亚参加国际中学生信息及通讯科技大赛(),为中国代表队斩获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

2018年5月,华侨中学学生参加国际中学生信息及通讯科技大赛()。

在特色项目上,侨中学子喜讯不断。2018年9月,华侨中学在佛山市中小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全市冠军;在2019年6月举行的全省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华侨中学又夺得广东省第二名。类似于乒乓球运动等的课程和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深受学生和家长认可。

特色打造

提升学校多元办学水平

多元办学,是华侨中学为学生打造的另一平台。“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学校教育不应该抑制孩子们的天性。”吴剑平坚信,学校并不是让孩子们“死”读书的地方,学校的进步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基础上。对此华侨中学的师生都深有体会。自“精品侨中,魅力侨中”发展定位确立以来,华侨中学在确保高考科目高位优质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音乐、美术、体育等精品课程,为培养精进教师,精英学生创设平台。

音乐、美术、体育等都是华侨中学着力打造的精品课程。

在硬件方面,华侨中学全力打造两个艺术工作室,美术教学工作室和音乐教育工作室,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办学。现今的音乐生教学琴房及教学功能室共七间,配以最优质的名教师进行三年一贯的全程培养,而每年开学和结业典礼,学校都会请校外艺术家辅导员来校展示,通过定期带领学生们观摩不同级别水平的音乐会,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下,解艺术评价标准,感受艺术气息,形成偶像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重要”,在吴剑平的办公室里,一副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引起了城网君的注意。“这是我的育人理念,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吴剑平介绍道。

2018年12月,华侨中学在顺德演艺中心举办英语节暨迎新晚会。

全面发展,作为华侨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学生朱子琦谈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次演出:2018年12月,华侨中学举办英语节暨迎新晚会,学校领导选择了顺德演艺中心作为演出地点。兴奋之余,朱子琦也和许多人一般不解:一场学校级别的晚会,为何要如此隆重?当日演出,看着台下观众震惊的表情,再听到演艺中心工作人员的连连赞叹,多日紧张排练的疲惫感顿时全无。“是校长的教育情怀让我们得到如此宝贵的演出机会!这注定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一场晚会,是侨中给了我第一个如此绚丽的舞台和完美展示自己的机会”。朱子琦说。

同在此教育模式下出来的,今年侨中考生刘曲浩然,音乐类总分606分,居全省第一名;考生蓝雨晴,音乐类总分581分,居全省第11名,更是吴剑平大力为学生打造多元成才平台的生动体现。

创新学习模式

调动师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益

三年的努力,一个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学校被更多人看见。除此以外,一个特色项目的打造也在师生群体中铺设开来,并成为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华侨中学副校长申水源曾表态,教育教学要立足于“人的培养”,着眼于“核心素养”。为此,一种冠名为“1+3学习模式”、以老师带领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学习中问题的改革学习路径诞生了。“1”指的是深度学习,“3”指的是三助式(自助、互助、师助)学习。

谈起“1+3学习模式”的践行过程,高二级级长徐启桉提到,从老师到学生,无一不是这一学习模式的“受益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从中获益;而老师的观念在通过培训实践之后发生转变,也同样获得了自身素养的提升。”

“1+3学习模式”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作为首批践行者之一、任职已超十年的英语教师王思涵表示在刚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时,内心非常抗拒,“这种模式的推出直接意味着要推翻十几年的备课经验,工作量大大地增多了。”然而基于课程标准提升的背景下,在一段时间后她很快习惯并接受了。“整个备考组一起备考,老师集体备考达到了新的高度,提高了效率。督促老师进行自己的延展。第二种深挖文本,老师知识上的提高,了解内在的东西推动老师去研究编写教材者的心理。”

高二学生麦梓瑶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成绩得到了稳步提高。她提到,刚接触这种模式时,因为有小组中存在奖惩制度,大家必须积极并努力融进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还不适应,但几次下来发现大家在探讨问题时,常常会因碰撞延伸知识点,在多种尝试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值得高兴的是,小组内部成员因为一起学习感情更深了,成员间的凝聚力也大大提高了!”麦梓瑶说道。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莅校视察。

顺德区区长彭聪恩莅校慰问教师。

副区长蔡伟、教育局局长闵乐萍等领导莅校参加华侨教育集团成立仪式

今年4月30日,顺德华侨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以华侨中学作为核心学校顺德华侨集团,牵头区华侨成美初级中学(原南江中学),区华侨聚胜小学一同打造吸纳全球顺德华侨力量共同办学的小学、初中、高中12年贯通的教育联盟体。就在6月底,正当许多家长在为孩子的小升初四处奔波时,吴剑平却意外接到好几位家长的电访,咨询成美初级中学的招生情况。“将华侨中学的品牌效应向初中、小学辐射是华侨中学成立的目的,今年成美初级中学也已开办港澳台生班,下一阶段集团将继续开展探索和合作,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供给。”吴剑平说道。

顺德华侨中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订了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协议。

恰值高考放榜之际,华侨中学还与南昌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知名院校签订了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协议。“这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校发展的一种鞭策。我们秉承‘乡梓情华侨生联考最大年龄,中国心,世界眼’的办学理念,为建设‘广东著名,中国知名,世界扬名’的精品侨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望着窗外青葱挺拔的大榕树,吴剑平若有所思郑重地说。

用心耕耘华侨,鲜花背后是坚忍的执着

2019年华侨中学高考成绩“全面飘红”,从低起点到高产出,在这两头的中间,除了三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之外,华侨中学又是如何实现?言及于此华侨生联考最大年龄,华侨中学高三年级主管行政副主任潘锦江说到,“我们哪有什么必胜锦囊?只是一群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不分昼夜的坚忍执着罢了。”

担当有为大概是形容高三备考团队最好的词。据悉,华侨中学高三备考领导小组,是统筹高三备考的团队。“身先士卒”,在这个团队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校长吴剑平亲抓2019年高三备考。

潘锦江介绍道,校长吴剑平今年亲抓高三备考,坚持“四个备考”,严格把关关键事宜,不允许丝毫马虎。而因为人事安排的关系,潘锦江本人中途接管高三,很快便熟悉了年级的情况,游刃有余。

华侨中学高三级教师风采。

高三级级长李军润年轻,充满活力,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活跃在高三的各个角落,维护年级的高效运转;副级长陈敬坤刚刚做了父亲,又是从高一抽调上高三的一名“新兵”,克服重重困难,将年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教师陈维坚是正高级省级名师,身上光环荣誉无数,却依然不顾将近退休的年龄,勤奋不辍,近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高三,巡视学生自习的情况。

高三(8)班班主任黄中茂老师,是全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还担任着三个班(兼文理)的数学教学,少说多做的性格,早来晚走的习惯,每天在校工作达12小时以上的坚持,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拼命老黄"。

华侨中学高三级教师风采。

高三(11)班班主任司瑞江,自2009年以来,在高三的工作岗位上连续耕耘十个年头。深知高三备考任务重、压力大,司瑞江每天早6点30分前进入课室陪伴学生早读,晚6点30分陪伴学生晚读。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一旦坚持,就是十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不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留有遗憾。”司瑞江如是说。

学生寄语班主任吴桂珊。

高三(5)班班主任吴桂珊,自己本是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或许正得益于年龄上的优势,或许是得益于工作上忘我的投入,她与全班47位同学打成一片,共同演绎了师生间许许多多难忘的故事。学生的认同,一旦转化成行动上的自觉,其能量不容小觑。“过往幕幕一同汇聚成了完整的三年,只属于我和你们的三年。”吴桂珊向她的学生们写道。

华侨中学高三级教师风采。

华侨中学高三级教师风采。

爱校如家、爱生如子、默默奉献的高三教师,何止这些!沈举红、邵嘉旭、周海欧、邓焕忠……数不胜数,“而正是拥有这样的一批好老师,侨中高三才蒸蒸日上,行稳致远。”潘锦江坦言道。(吕晓秋通讯员袁永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2382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8日 下午10:18
下一篇 2023年10月8日 下午10: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 ​6月29日,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中国襄阳)品牌发布会暨奇妙市集揭幕仪式顺利举行。襄阳华侨城携项目旗下全新品牌矩阵——“奇幻谷”“奇梦海滩”“奇趣童年”“奇妙镇” ,在襄阳东津新区8.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创想城市未来的划时代奇梦。 […]

  • […]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师生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交流2016日至12日,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钟大荣博士带领专门史、国际关系和侨务政策与理论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涛、何高平、马博冕、王超群、王晨、王青松、王瑶、肖潇、陈欣妍、徐佳友等远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开展为期六天的师生学术交流活动。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由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主办,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和台湾交通大学客家研究院师生们参与活动。日至10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友好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拉曼大学金宝校区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博士、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博士、华侨大学钟大荣博士和台湾交通大学罗烈师博士先后致辞。在论文报告环节,黄文斌博士、钟大荣博士、陈中和博士和罗烈师博士先后作学术报告。钟大荣博士就马来西亚无极圣母宝光建德的宗教教育和文化教育进行报告,罗烈师博士在对《倡建加影师爷宫志略》的解读中探讨马来西亚仙师爷信仰的形成与传播,黄文斌博士以《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为案例研究福建僧尼对马来(西)亚汉传佛教及文教的贡献,陈中和博士就马来西亚多元族群国家的族群政治进行论述。 […]

  • […] 说来惭愧,其实我觉得三十几岁的人备考教师编制比我这个年轻的更拼!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