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有哪些风景,北大清华相继推出限客令 称学校当景点不合适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邢劲松认为,高校是教育单位,旅游团将清华北大当“景点”并不合适,希望旅游团选择性参观。”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国外多所名校都是不限制公众进入的,更何况北大清华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某种文化象征,因此限制公众参观并不妥当,大老远来一趟如遇“限流”拒之门外,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北大规定,7月9日至8月14日,团体游客需提前预约,每天放行3000人;清华发布公告,该校暑期校园参观开放时间为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每日8:30至16:30。散客可持身份证从学校西门入校,团队需提前3至15天在清华大学保卫处的官方网站下载表格,进行预约

未名湖、荷塘月色、水木清华、大礼堂……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北大、清华是莘莘学子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向往的地方,其中这几个地理名词更是伴随着无数学术大家为众人津津乐道。于是每至暑期,这两所高校都会迎来大量“朝圣”的参观游览者。

就在今年暑假,这两所中国最知名的大学相继推出了内容类似的“限客令”,对于普通游客进入校园进行限制。大学为何要推限客令?官方给出的说法,无外乎维护学校秩序、保护校内环境等。但一纸限客令,真正限制了谁,又纵容了谁?记者7月30日深入到两所高校进行了实地探访。

“我还以为又在世博园排队呢”

在阴雨潮湿中胶着了多天后,京城终于又迎来了一个酷热难耐的周末,炎炎烈日仿佛要将前几日被阻挡的能量尽情释放。

下午2点,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刻,一出地铁4号线北大东门站,只觉一股热浪袭来,跟着便是“来来来,坐车参观北大啦,50分钟,免费讲解!”的吆喝揽客声。一个穿背心短裤的青年男子向每个刚出地铁口的行人大声吆喝着,尤其是见到带孩子的外地游客更是贴上前去尾随不放。记者看到,在北大各个校门周边,像“背心男”这样的“黑导”不计其数。

“小心这边!这边!龙龙,扶好奶奶!”操四川口音的一家四口一出地铁,还在转向的时候便被“热心人”盯上了。一个晒得黝黑带着墨镜的中年男子主动向他们招呼起来:“参观北大吗?封校了不让进,我开车带你们进去?”看到这一家人脚下有点迟疑,中年男子更殷勤了:“大热天的,老人孩子都累了,走吧,还给您免费讲解呢!”“多少钱?”“120!”“太贵了!”“4口人120还贵!你来一趟进不去不是白来了吗!”……最终,生意没谈拢,中年男子一脸不屑地走开了。

“前面右转一直向前走,东南门排队进。”在北京大学东校门,三个保安正不停地向游人解释指路,时不时地放些有证件的车辆和人进去。而校门前的道路两边则停满了各类私家车,每辆车旁边都站着几名男子,不时地向来往人群吆喝着“坐车参观北大啦”。

记者和那操四川口音的一家四口一起折返,闲聊中得知他们来自重庆,小男孩儿龙龙暑假过后就要升初中了,父母便趁他这个最轻松的暑假带他和奶奶一起来北京旅游。“我们刚到两天,长城和好多景点还没有去,想先带他来北大清华看看。”父亲王德生告诉记者,儿子学习还不错,虽然距离考大学还有好几年时间,但是做父母的想让儿子早点见识一下中国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早点确定个目标早点努力,“也算激励他,开学以后好好学习。”王德生的爱人笑着说。

几分钟后,记者和王德生一家来到了北大东南校门,眼前的景象颇为壮观:几道铁栏杆围成了六七排一人宽的通道,蜿蜒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上,艳阳下的支支遮阳伞更让人感觉到水泄不通的窒息感。一个正在队伍中缓慢行进的小女孩向身旁的妈妈打趣道:“这么热的天气这么多人,我还以为又在世博园排队呢!”

采访中,很多游客即使头顶烈日疲惫不堪,但仍对北大限流的措施表示理解。“北大毕竟是知名学府不是旅游景点,主要任务也不是接待游客。但能不能在具体操作上更人性化一点,比如:多开放一个校门让游人走,让大家少在大太阳底下干晒着。”来自济南的刘先生一边护着女儿,一边和记者说。

在队伍中缓缓挪动了七八分钟后,记者来到传达室前,按照要求出示身份证扫描过后,终于进入了北大校园。刚走几步,一辆黑色轿车里又传出了“上车参观”的吆喝声,只不过这次价钱有所降低。

行走在北大校园里,记者看到路旁的树荫下坐着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一家老小正吃喝补充着能量,时不时有举着旅行社小旗的导游呼喊着自己的团员。一旁来自山西的保安小祝告诉记者,每天校园至少都要接待三五千人来访,他都数不清自己每天要给游人指路多少次了。此外,由于暑期游客过多,与平时相比,校园显得“脏乱差”,他们和保洁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延长了,工作量大增,“刚捡了烟头,又有新烟头丢在地面。”

“这叫博雅塔。”顾不得和记者多聊几句,小祝又急忙回答起游客的问题来。对面矗立着的正是燕园一景博雅塔,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每个学子的心中。龙龙站在塔前,雀跃地让父亲赶快给自己照一张相,而他背后除了北大的美景,还有父母美好的心愿和憧憬中的远大前程。

校方:学校当“景点”不合适

这个暑假,北大和清华校门外的小商贩们可是赚翻了,矿泉水、冷饮、校园地图格外畅销,而为他们创造意外商机的正是这两所高校的一纸“限客令”。北大规定,7月9日至8月14日,团体游客需提前预约,每天放行3000人;零散访客需凭有效证件登记,上限为2000人。规定称,校外人员一律从东南门进入。根据清华大学的校园公告,该校暑期校园参观开放时间为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每日8:30至16:30。散客可持身份证从学校西门入校,团队需提前3至15天在清华大学保卫处的官方网站下载表格,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当日可从学校西北门进入。

在北大官方网站保卫部的主页中,记者看到了《北京大学团体参观校园预约管理办法》和《北京大学2011年暑期团体参观预约工作通告》。通告称,参观团体须在规定时间即1.5小时以内,按指定路线参观校园,并配合校内巡查人员的核查。参观时团体成员要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关于参观区域也作出了限制,校园参观区域只限定“东侧门-老地学楼-图书馆东广场-西侧门”一线以北。

对于“限流”备受争议一事,北京大学保卫部副部长邢劲松在电话中回应记者称,这项规定已经实施了5年,每年都会在暑期放假前在网上重新公布用以告知公众。今年除了团体申请的格式稍有变动外和往年并没有差别。“我们一天最多收到上百家旅行社申请,多达万人,校园安排了230名安保人员和30多个学生引导员,依然不够。”邢劲松认为,高校是教育单位,旅游团将清华北大当“景点”并不合适,希望旅游团选择性参观。

邢劲松称,限定参观范围是为了不影响北大正常的教学秩序。北大的暑期依然会有很多培训课程和小学期课程,而“东侧门-老地学楼-图书馆东广场-西侧门”一线以南大部分是教学楼和生活区,导游拿着大喇叭喊话还有游客的喧哗经常会影响课堂,而且北大的主要景点也都在这条线以北。另外,游客的安全也是保卫部考虑的重点。大学里多是教学楼和实验室,一旦人员过多发生危险,不利于疏散。特别是今年暑假学校正在对理科一号教学楼进行改造,施工地点正对游客较多的东门,人员太多容易发生危险北京大学有哪些风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邢劲松特意向记者声明,北大校方没有开办“校园游”的车子,至于这些“黑车黑导”如何能够畅通无阻,是否和学校内部有关联,他则表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个别人的私人行为,学校肯定没有”。

限还是不限,这是个问题

盘点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北大清华仅仅是一个缩影,几乎每座城市的大学都有类似的遭遇。在上海,交大停车场被社会车辆占用,师生不堪其扰;在成都,川大食堂成了附近白领的蹭饭首选,教育津贴流失;在武汉,赏樱大军将武大挤得水泄不通。一项关于《你认为北大暑假应不应该限游》的调查中,有61.2%的网友选择了“应该”,余下的38.8%站到了对立面。有人坚持“大学是学府,不是公园”的观点;有人则直指“大学校园是公共设施,凭什么限制进入”……

虽然并不是第一年施行,但北大、清华每发“限客令”,不管原因如何,总会引得各方反响强烈。一位前几天刚回学校拜访导师的北大校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北大到处都是导游举着小旗,不像一个校园,而更像一个旅游景点。现在即便像故宫那样的正规景点也有限额规定,她觉得北大校园对旅游团限额管理无可厚非,也是对北大在校学生负责。一位在清华执教30多年的老教授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限流还是很有必要的,你来看看现在学校都快成农贸市场了。”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国外多所名校都是不限制公众进入的,更何况北大清华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某种文化象征,因此限制公众参观并不妥当,大老远来一趟如遇“限流”拒之门外,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在北大内部网站的讨论版上,在校学生的观点也泾渭分明。国际关系学院09级本科生陈畅说,北大以自由开放著称,限制参观有悖历史传统。“只要他们不占用教室、食堂等学习和生活资源,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就不需要限制游人数量。”物理学院09级本科生刘海瑞则报以同理心:“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高中时,我的家人也特别希望我能有机会到北大参观,寒暑假时高中组织参观,名额竞争还非常激烈。让一些高中的学生来参观对他们是一种激励,而且人多可以增加气氛,激发同学们对北大的热爱。”而中文系09级本科生卢涛则认为北京大学有哪些风景,北大作为学术之地,应该是安静的,而不是嘈杂的、拥挤的。现在学校的人就很多,外校考研的、北大周边居民占用了很多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资源,因此不应提倡游人参观校园。

对此,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发博文指出,“大学游”本身有一个不错的理念,就是通过参观大学,让学子们了解高等学府,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也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辐射。但现在的“大学游”,就把大学作为和其他景点一样的景点,让游览者看大学里的标志性建筑,拍照留影,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多的心态是“到此一游”,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大学精神。(王慧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0845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9日 下午9:02
下一篇 2023年9月9日 下午9: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