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特殊儿童教育+就业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送教上门、就业政策
· 建议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教两端发力
– 周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校长
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应该在义务教育基础之上向两头延伸,一是对3岁至6岁的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要扩大招生,比如让残疾儿童进入到普通幼儿园学习,在特教学校开设学前班。二是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加大课程的开发、开办职业培训班、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体系等,为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找到出口,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方便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
周晔认为,幼儿期是残障儿童康复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提前介入,对于残障儿童全过程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和课程的开发力度,完善特教职业办学体系,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 建议尽快健全“送教上门”工作规范
– 周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校长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已形成了以融合教育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送教上门”是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途径之一,保障无法到校学习的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数据显示,我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2020年底达到95%以上。在此过程中,“送教上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选择“送教上门”的人数过多。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我国“送教上门”在校生分别占当年特教学校学生总数的17.48%、21.5%、23.0%。本来只是一个补充手段,却成为目前残障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违背了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
二是“送教上门”的实施标准缺失,送教对象被泛化。一方面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无法满足更多残障儿童进入学校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安置评估标准缺失,导致很多可以入校的残疾儿童,特别是部分中轻度残疾、具备自主能力的残疾儿童被动成为“送教上门”对象。
三是送教内容不明确、时长过少,送教效果打折扣。有存在以送关怀、送物资代替送教学的现象。
四是送教的队伍建设不足。目前,送教队伍普遍以特教学校和个别普校的专任教师为主,特教学校教师编制不足;普校教师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送教上门”对他们来说是日常教学之余的额外工作,既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还面临交通、意外等安全风险,缺少相应的工资报酬、专业支持和社会支持。
健全“送教上门”工作规范,首先要尽快明确送教上门到底送什么、送给谁、送多少、谁来送、怎么教、如何评价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内涵;其次进一步明确评估标准,压缩送教上门人数和比例。同时,加强送教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送教上门质量;教育部门应统筹协调不同部门和社会力量中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医疗人员等专业资源,建立专(兼)职服务、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固定与临时相结合的动态性的送教上门专业队伍,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加大特教学校教师编制投入,研制“送教上门”相关培训课程,组织开展“送教上门”相关研讨与培训等。
· 期待更多元、灵活的助残就业创业普惠政策
– 刘玲琍,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中国现行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小额贴息贷款、行政和事业性收费减免、税收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经营场地和设备等的租用补贴等,各地在全国性政策基础上又有不同具体细则。近日,海南、浙江、上海等地就出台了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
经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的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
刘玲琍建议,结合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扶持功能,信息双向互通,及时准确捕捉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同时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
刘玲琍建议,财政、民政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精细划分扶持资金,采取专项专用,让扶持资金精准帮扶残疾人的就业创业需求。在银行贷款方面,也期待政府加强金融帮扶引导,携手银行建立方便快捷的特惠政策。
02自闭症全程服务
关键词:三早、教育安置、社会保障、托养服务
· 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孤独症全程服务
– 龙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龙墨介绍,由于孤独症群体需要长期持续的照料,现有的各项政策、服务还不能覆盖孤独症群体生命全程。特别是我国孤独症群体服务起步晚、基础薄,造成孤独症群体家庭精神压力大、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加强孤独症全程服务,事关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为此,她建议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孤独症群体关爱促进行动,着力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干预工作机制,完善孤独症医疗诊断康复机构布局。
其次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校,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数据显示中国自闭症患者超 1000 万,关爱自闭症患者,做好孤独症儿童少年教育。建议教育部门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确保适龄孤独症儿童少年得到科学教育安置。
再次,加强孤独症群体社会保障和托养照护服务。落实托养机构扶持政策,支持为孤独症群体提供家庭生活补助、喘息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孤独症全程服务,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大龄孤独症托养和家庭支持服务。
03孤独症诊疗体系纳入医保
关键词:纳入医保、教育安置、社会保障、托养服务
· 将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农工党中央
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然而,目前我国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能力严重滞后,造成我国孤独症诊断年龄普遍偏大,早期干预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多重因素造成孤独症诊断年龄普遍较大、临床诊治能力落后;二是孤独症家庭负担重;三是孤独症康复机构管理混乱;四是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缓慢;五是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多。
针对孤独症家庭负担重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将孤独症的门诊康复治疗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把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诊断、评估、康复干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疗保险的支付额度每名儿童一年36000—60000元左右,涵盖一次性诊断、一年两次的系统评估及每月两次左右的行为心理、运动及感觉统合等方面的干预;由于孤独症医疗干预的专业性,纳入医保统筹资金支付时,可以先在指定定点医院实施付费,条件成熟时再逐渐扩大医院覆盖范围。
04
师资培训
关键词:普校教师特教培训、地区合作
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扩大师资
· 重视融合教育,加大对普校教师的特殊教育课程培训
– 周晔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校长
周晔认为,目前我国对融合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增加,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能够进入到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普通学校要应收尽收。我认为这是从人的发展规律出发,是对生命尊重的一种体现。但是现在普通学校的教师,对于残疾儿童缺陷的基本认知,包括对残疾儿童的评估以及教育策略等,是一个专业短板。
所以我认为要加大普通学校的教师对残疾儿童的专业培训。一方面是校本课程的培训要跟上来;另一方面区域的研修部门或者教研部门要承担起对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我们还建议高校要在普通师范生当中增加特殊教育的课程,并且列为必修课。这也是我曾提过的提案。
· 同香港地区加强合作交流
– 李子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
李子建建议,内地可以参考香港对特殊教育的适用范围,扩大特殊教育的受益面:
一、建立跨学科、跨部门、全方位的特殊教育人才队伍。国家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鼓励 2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李子建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相关部委与人才通力合作。“香港教育局为相关类别的特殊学校提供额外的常额教师,例如为自闭症学生提供学习支援的辅导教师、教导视障学生的定向行动导师及低视能视力训练教师等。”在李子健看来,不同类别的特殊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残疾或学习障碍情况提供各种专责人员,如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助理员、护士、教育心理学家、社工等。
二、加强内地和香港特殊教育的合作。“内地和香港的特殊教育各有特色,教育部、各地教育部门及香港教育局应加强联系。”他举例道,“内地有关高等院校可以和香港的大学建立交流机制,共同关注研究特殊教育发展前沿问题,并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方面互通有无,尤其可以建立相关案例的大数据库,以促进有关识别、治疗和药物的发展,加快整个治疗效果,两地的特殊教育受益人群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交往。”
三、加大宣传以消除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偏见。“政府应提升市民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并推动学校建立关爱校园文化,消除对残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童的歧视和偏见。大众媒体也应该积极做好特殊教育的宣传,让整个社会建立起敦厚、善良、包容的柔性和关爱文化,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
· 我国康复事业现状:康复医学没有设为一级学科!
– 龙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我国康复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其中,我国康复高等教育仍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康复治疗师研究生培养几乎空白,康复高端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但康复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根本靠教育。这导致孤独症康复领域缺乏专业的人才,没有统一的资质考核标准,这对孤独症康复事业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据了解,目前,我国医学链条学科门类中没有下设康复医学。完整的医学链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五大方面。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都设为了一级学科,唯独康复医学没有。同时,我国康复人才教育机构有400多所大中专院校,但学科专业设置门类不全,专业方向窄、人才培养单一。
就此,龙墨建议,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议在医学门类中下设“康复医学”一级学科,破解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下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假肢与矫形工程学、眼视光医学、康复基础医学等二级学科,授予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位。开展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
· 关于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机制的建议
-方燕,陕西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
现每年全国普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为2500至3000人,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44所,专任教师6.6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学生86.4万人。
另据中国残联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有8500万残疾人,2022年中国人口结构显示,6至15岁儿童大约占总人口比重的12.5%,同比计算现有6-15岁需要特殊教育人群规模可能在1000万人以上。
在结合具体实践调研情况后,方燕得知,每8至10位特殊教育儿童就需要一位专门的教师进行教育与陪护,全国人才需求至少在100万人以上,人才培养在特殊教育领域十分迫切。
方燕提到,在当前的普通学校中存在一种现象,即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老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关于特殊儿童相关的基本培训,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老师对于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持有质疑或排斥态度。已入学的特殊儿童学业跟随困难、入班混读、入班就座情况突出,融合教育质量不高。
“配套特殊教育教师对于做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协调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时,要一并考虑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和配备问题。”方燕重点提到,当前基本没有普通学校配备该类教师资源,且现有特殊教育教师考核存在以普通教师标准考核、由资深普通教师考核双重问题,评先评优名额对特殊教育教师未落实倾斜政策,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完备。
由此,方燕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机制的建议》。建议根据《特教发展计划》要求,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年度工作要点中加入“增加特殊教育的高等教育师资培养数量”,教育部同步规划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编制。同时,建议教育部出台《特殊教育评价指南》,由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对如何出台该指南做全国范围内的调研考察。
05 脑瘫儿童
· 搭建公益慈善捐赠平台 探索设立全国脑瘫儿童公益专项基金
– 王川:山东财金健康产业集团脑瘫儿童公益救助中心主任
完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实现脑瘫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救助。国家层面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税收优惠制度,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全社会关心慈善、参与慈善的热情。加大针对脑瘫儿童救助工作的资金投入,并保障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与执行。总结推广山东省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专项行动经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脑瘫儿童监测与服务体系,规范脑瘫儿童筛查、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完善脑瘫儿童信息化基础建设,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优化脑瘫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核,实现脑瘫儿童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联互通与一体化救助。
此外,倡导国企带头和全民参与,搭建社会性更强的公益慈善捐赠平台。探索设立全国脑瘫儿童公益专项基金,服务于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以公益慈善捐赠形式参与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团结凝聚更广泛的社会爱心力量。鼓励国有企业以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带动社会企业和公众参与专项基金公益慈善捐赠,积极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
06 罕见病
关键词:补贴、保障体系
· 增加罕见病患者康复训练项目和辅助用具补贴
– 杜丽群,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
杜丽群表示,绝大多数罕见病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康复治疗、康复护理是目前帮助他们最有效的途径。
一方面,罕见病康复资源短缺;另一方面,罕见病康复的救助项目不足。
为此,杜丽群建议,由各省(区)部门牵头,设立省(区)级的罕见病康复中心,负责收集、整理罕见病患者康复需求,指定三甲医院建立罕见病康复训练评估系统和康复训练项目,依托医联体建设平台将项目覆盖至各市县,推动患者就近康复训练和评估。
此外,杜丽群建议,残联等部门酌情增加罕见病患者康复训练项目和辅助用具的补贴力度。部分罕见病患者的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随时间推移需相应增加康复训练时长和训练项目,补贴额度应随患者的年龄增长和病情的加深而增加,进一步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 尽快构建可持续的罕见病保障体系
– 孙洁,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孙洁教授表示,罕见病药品研发成本非常高,但患者体量、预算影响及药品在真实世界表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罕见病与非罕见病药品采用同一套医保准入标准具有局限性。应当从治疗价值、健康效益、独特性和社会需要等角度探讨并构建我国罕见病用药医保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适当提高年治疗费用阈值,科学纳入罕见病药品,实现罕见病高值药品保障。
然而,仅靠医保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罕见病患者“望药兴叹”的问题。孙洁教授建议,借鉴浙江、青岛、江苏等地经验,鼓励经济条件好、保障水平高的地方探索建立省级罕见病专项基金。国家层面,建议在总结地方罕见病专项基金保障模式的基础上,出台国家罕见病专项基金建立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细则。
另外,孙洁教授还建议,加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对罕见病的保障,将部分疾病负担高、临床需求迫切、临床疗效确切、医保目录尚不能覆盖的罕见病药品尽量全部纳入普惠险保障范围;设置并优化普惠险产品有关罕见病的保障责任,适当放宽既往症的限制,优化免责条款的设置,为罕见病患者构筑起一张“医有可保”防护网。
07心理健康
·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和专业化服务供给
– 李孝轩,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迎检化、边缘化问题
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首先表现在精神卫生资源严重投入不足,县医院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床位或专业医师,处置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同时,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下违规组织认证考试,滥用心理量表等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滥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普遍存在心理教师数量少、兼职多、咨询设施缺失、课时挤占等问题,一些农村中小学至今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迎检化、边缘化问题,咨询、筛查、跟踪、诊治等环节相互脱节。
二、建议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
李孝轩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大精神卫生资源投入。首先,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支持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
此外,要加快出台向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健康教师倾斜的政策制度,提高薪酬标准,建设专业化队伍,提高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水平。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他还建议,应探索将抑郁症、自闭症等纳入医保,提高保障水平。
资料来源:央广网、澎湃新闻、新京报、中国新闻网、教育新闻网、南方都市报、贵州慈善等
心理学研究生的学硕和专硕,心理学考研的5大误区,你可千万别踩雷
hi大家好,我是帮帮~
昨天22届考研已经开始正式报名了,有很多着急的23届宝宝开始私信帮帮,其中有几条关于心理学的引起了帮帮的注意:
“心理学好考吗?据说考的人不多”
“心理学不考数学,是不是对背书要求很高,理科生还能考吗?”
“考心理学之后是不是可以更好地了解女朋友的心思?
”
……
今天就来为大家“辟谣”那些关于【心理学考研】的误区!
误区1:
心理学是一个文科专业,重点放在背书上就可以
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对于心理学的错误认知!
心理学并不是一个纯文科,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专业课都会涉及到实验、统计、测量等偏理科的知识,不同院校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心理学只靠后期背一背就可以心理学研究生的学硕和专硕,心理学考研的5大误区,你可千万别踩雷,如果前期没有充分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没有梳理好知识框架,只靠背是背不下来的!
误区2:
心理学毕业后只能当心理咨询师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首先,除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常见的就业方向还有:
☆ 教育类,比如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教育或心理研究性机构等
☆ 互联网大厂,比如猎头、HR、产品研究、用户调研、运营等
☆ 企事业单位,报考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
其次,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分为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心理咨询机构,还有高校、公安、狱警系统等。就业方向绝不是单一的。
误区3:
心理学非全日制未来就业会受歧视
并不是这样。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一样,都是有双证的,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且都是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也是同样的毕业要求。其学历证书和非全日制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近年,教育部也出台了这方面的规定,严禁企业区别对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其是国企等企事业单位,所以考非全日制的同学,不用担心就业会受歧视。
误区4:
心理学报考人数少,相对比较简单
心理学报考的人数虽然不像新传、金融、管理等这些热门学科那么多,但由于不考数学,且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大。一些热门学校的报录比高达68:1!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轻视心理学,一定要尽早着手复习,才能稳扎稳打。
误区5:
把国家线当成自己的复习目标
去年心理学国家线是A区337,B区327,有的同学看到这个分数之后觉得也不高呀,总分500分,只要拿到67%的分就可以了。但大家一定要清楚,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比国家线要高很多的,有的985、211院校,分数线都在380分左右,所以如果只把国家线当成自己的目标心理学研究生的学硕和专硕,可能和你心仪的学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5个误区,你有没有中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zhuanshuoxue/16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