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基础班讲义,如何评价考研数学老师张宇?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听完张宇的基础班,什么基础都没打好,就跟没学过数学一样。张宇微博认证是考研数学名师,名气是挺大的,但是“师”他真的不配。再说回笔记,听张宇基础班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考研,基础又差,所以张宇课上写的我都记了下来。听完武忠祥老师的基础班课,再去做题,中等难度的题几乎能做得出来。

有人一直跟我杠交换积分次序,我列举了那么多张宇没讲的知识点,你们都不提,是张宇只改进了这一个地方吗?

就算张宇现在课改进得能让听过的人都考一百五,也跟我没关系,收益者不是我。我当初听他课的感觉就是恶心。我花了钱,听的课中有一半的废话,浪费我大量的时间,凭什么要我夸张宇。因为张宇有改进,我就要删贴,那全网之前的帖子都要删了。你们觉得张宇好,考完了也可以写帖子夸他,给后面考研的人参考。

3月28日更

昨天晚上11点收到拟录取通知,再次感谢武忠祥老师和余丙森老师。

评论区有人说我黑张宇,我把张宇基础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就是黑?如果真想黑,评论区有人说张宇强化讲得好我就会跟他们杠到底。评论区还有位同学说张宇20年的基础班完全可以不听,强化班是完整的体系。强化班我没听过,不评价,前半句我赞同。基础班就跟录着凑课时似的,20分钟能讲完的知识点硬是讲了1小时。后来再看张宇基础班和笔记真的就是讲了一堆废话。高数至少有一半知识没讲。没讲就算了,好歹像武忠祥老师那样个别知识当时不讲会说以后会在哪个章节讲,这样遇到涉及那些知识点的题目时,也不至于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信心。

还有人说是我自己不努力,却怪老师。跟每天花10小时学数学的人比我确实不算努力。一战时课多,点名的又是辅导员的狗腿子,每节课都点名,所以课不好逃。课多的时候每天花3小时学数学,课少的时候5小时。因为想考的学校不是什么特别热门的学校,所以对数学的目标不高。每天就是听听课,做做笔记,刷刷题。在个人努力上,我自认为是不会对我成绩拖后腿的。

觉得张宇讲得不好也许是我个人看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我无法原谅他基础班太多知识不讲还不提醒,甚至离谱到有一章是一整章都没讲。这样的基础班怎么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张宇就是赶上好时候再加上团队营销得好,背后指不定做了多少昧良心的事,只是没人曝光而已。立贴为证,张宇迟早要完。

2月27日更

昨天下午查了成绩,比不上知乎微博400+的大佬,只要英语分数线没有涨很多,就能进复试。二战一共只复习了半年不到,学的东西却比一战9个月还多。因为数学学得比一战轻松了,使得我有更多时间复习英语和专业课。感谢武忠祥老师和余丙森老师。

给以后的考研人一点忠告:数学要踏踏实实学,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要总想着学花里胡哨的技巧,很多技巧没有普适性,都是某些老师用来宣传的噱头。比如表格法,历年真题几乎没有适合用表格法的积分题。当你把强化结束,做了足够多的题以后,会发现很多题用常规的方法已经很快了,学再多华而不实的技巧考试的时候也未必能想到。

不要被网上一些水军的营销所影响。当你听懂了,学会了,会做题了,这种快乐是听几个无聊的段子不能比拟的。考研报班是为了学知识,为了上岸,不是为了找乐子。

德不配位,千万别跟。

放张图,证明我看的是正版课,免得有人说我白嫖他的课还嫌弃他水平低。

去年跟他考研数学基础班讲义,一直在上课的时候说,奇数年简单偶数年难,偶数年平均分会很低。所以他今年多么多么辛苦备课等等,最后巧妙地推书。后来19考研平均分出来,疯狂打脸,18年19年平均分差不多。

我想考研的人大部分基础还没有好到可以把每道题,换着花样把题解出来。不踏踏实实地教我们常规的方法,就在那炫技。如果每个人水平都那么高了,也不用都来听你的课了。你让那些基础差的,只想考到120,甚至100的人怎么办。

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概率论算概率密度,就一个简单的算定积分,还搞个口诀,自以为有才。口诀也许能帮助理解,但也是锦上添花。最基本的东西都讲不清楚,总搞一些花里胡哨的。

刚开始看他的课的时候,看的是极限,觉得讲得还行,有学到点东西。做教材课后习题基本会做,1000题也有70%左右的题会做,不会的题看配套的讲解也听得懂。那时候有个同学问我跟哪个老师,我说张宇。同学说怎么跟张宇,讲得那么差。我还维护张宇,说别这么说人,每个老师都有他好的地方。现在想想真是可笑,每个老师都有出彩的地方,除了张宇。听到一元积分的时候就感觉讲得不好,1000题也有很多题目不会。想换老师,但是课都买了,舍不得钱,学长学姐又都说不要中途换老师,就硬着头皮听了下去。

基础班连基本的框架都没给我们建立,每一章都有大块知识点不讲,故意留在强化班。

下面是我根据笔记整理的张宇基础班没讲的内容。不定积分的时候,讲完什么是凑微分,什么是分部积分后。什么样的积分适合哪个方法都不讲。被积函数中含有ˣ√ax+b的时候可以令ˣ√ax+b=t,被积函数中有三角函数可以怎么化简等等这些有用的方法不教。直接教陈文灯先生的表格法,得意洋洋地说这方法多好,做题多快。其实是他特意找了适合用表格法的例题,实际上,至少数一历年真题几乎没有哪道题是用表格法能做得更快的。很多知识点都是这样,明明是基础班,可是好像默认我们已经都会了一样,喜欢教一些奇技淫巧,显得自己水平高。真有水平,跟其他考研老师去秀,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看你秀操作的。

二重积分连交换积分次序都没讲。做题的时候很多题目发现积了半天积不出来,就算积出来了,也很麻烦。看了答案才知道交换积分次序做特别简单。费时费力解题能力还没提高。三重积分就只讲个先一后二,先二后一,连个例题都没有。讲得还没我本科老师深入。空间解析几何一点都没讲。这章的内容虽然少,也比较简单,也很少直接考,但是常结合其他章节考,如比如线面积分,需要用到这章的知识求出旋转体表达式。如果不会,很可能整道题都做不出来。 而张宇不仅没讲这章的内容,甚至没说数一要考。武忠祥老师如果有哪些知识没讲,会告诉我们会在后续的哪节课讲,这样做题的时候遇到相关的题目,就能直接跳过,不耽误时间。线面积分这么重要的内容,数一年年都考,去年考了20分。他就给个格林公式,斯托克斯公式,高斯公式。 这些公式怎么用,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这些公式也不讲。挖洞法用格林公式,补线后用格林公式,斯托克斯的右手法则这些重要且简单的知识点,提都没提。什么是一型二型线积分,什么是一型二型面积分都没讲。曲线积分怎么化为定积分,曲面积分怎么化为二重积分这些重要的考点,提都不提。很多线面积分可以用奇偶性,对称性化简,而张宇就是不教。听完他讲的线面积分,去做题,有些题目根本看不懂让我算什么,好不容易有几题看懂了,不管多复杂的积分,就是硬算,算了半天发现算不出来。张宇课上总说考研题对计算能力要求高,我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今年看了武忠祥老师的课,发现很多题作用一些性质可以变得很简单。 那么多水军说张宇方法好,真的,照张宇这么教,考研卷子要5小时才能做完。无穷级数怎么判定级数敛散性,只说了大的收敛,小的也收敛,小的发散,大的也发散。正项级数比值根值判别法,交错级数莱布尼茨判别法,幂级数求收敛半径这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没讲。幂级数展开,求和只个讲了一个例子。幂级数的和函数可以逐项求导,逐项求积分也没讲。微分方程降阶的高阶方程,不显含x或y的二阶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就是y〃+py'+qy=0),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即y〃+py'+qy=f(x)的不同f(x)对应的特解形式也没讲这些特别重要的高频考点也没讲。线性代数实对称矩阵,二次型都没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听到多维随机变量就没听了,实在听不下去了,讲得太差了。

听基础班的时候是听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可是有些题连题目都看不懂,翻答案也看不懂。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毕竟张宇成名这么久,考研会考的应该都会讲。但是后来网上找答案,找人问,才知道这些知识点张宇没讲。只有遇到不会的,去B站找视频,但是这么学都是零碎的知识点,成不了体系。这时候都不敢听他的强化班了。听完张宇的基础班,什么基础都没打好,就跟没学过数学一样。

基础班讲得跟冲刺班似的,这又不讲那又不讲。好像听他课的人都完整学过考研数学似的。一个只讲60%内容的基础班,我不知道怎么起到打好基础的作文。是不是剩下的40%基础阶段不需要做题,等强化班再学,再做题。既然张宇基础班这么安排,1000题是不是也要跟课程适配。难道我做题的时候,还要花精力去分辨哪些题考的是基础班讲过的,哪些是基础班没讲的? 简直不负责任。

我10月份开始做真题,很多题目看都看不懂。一翻答案,许多考查的知识点,根本没在张宇的课上出现过。11月的时候,找了武忠祥老师的课看,才知道有多少东西没学。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至少把知识点给我讲全了。考研题都是一道题考好几个知识点的,你每章都给我少讲那么多东西考研数学基础班讲义,如何评价考研数学老师张宇?,我怎么做题。我钱都交了,还藏着掖着。第一次考研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除了张宇讲段子的时候会跳过,其他时候根本不敢快进。后来回想真的很多东西都是废话,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搞得自己知识混乱。比如二元泰勒展开,考研三十几年从来没考过的,也几乎不可能考的东西,张宇讲了十几分钟,然后才说这个三十几年从没考过。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张宇一节高数课至少60分钟,线代概率论至少40分钟。有一半的时候在灌水。而其他老师,比如武忠祥老师高数课一般40多分钟,全是干货,讲每个知识点前会说是不是重点,或者常考的点。余炳森老师线性代数一节课最多30分钟,也是没有废话,全程干货。这些老师的课都是听完就能做基础题了。张宇微博认证是考研数学名师,名气是挺大的,但是“师”他真的不配。

再说回笔记,听张宇基础班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考研,基础又差,所以张宇课上写的我都记了下来。但是做题的时候,除了一些公式,基本没有用得上的。后来买了李范全书全书,一对比,很多考研重要的公式,定理或者推论,张宇没有。比如线性代数,那么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等,张宇上课一个都没说到。比如向量组线性相关,张宇只讲了定义。可是很多题判断向量是否线性相关通过计算秩更简单。就这样的教法,知乎还那么多人说张宇的方法好,知乎果然人均140分。现在再去看那本笔记,都想撕了,除了公式,全是没有用的,当初费时费力做的笔记就是一堆废纸。

张宇不仅课质量不行,书质量也不行。买课送的书有极大印刷错误。1000题的解析122页后就是139页,139页-154页还重复印刷了。

今年二战,因为家庭的原因,7月份才开始复习,之前学的几乎都忘了。等于从头开始学,跟的武忠祥,感受到了野狐禅和名牌大学教授的差别。听完武忠祥老师的基础班课,再去做题,中等难度的题几乎能做得出来。再比较上他们两个人的课的笔记,张宇讲的内容比武忠祥老师少了快一半。很多只是武忠祥老师几分钟就能讲清楚,张宇讲二十分钟都讲不清楚。

不知道为什么知乎上那么多人吹张宇概念讲得好,除了切切切还会讲什么。很多概念武忠祥老师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张宇讲几十分钟各种炫技反而讲复杂了。

今年换了老师,才感觉是真的有学到东西,就算今年考得不好,也不会怪武忠祥老师和余炳森老师。一是白嫖了他们的课,二是二位老师把考研会考的都讲清楚了。考得不好是我能力不足。

本来没去各种微信公众号找资源,而是花钱买他的课,是想支持正版,支持用心做实事的人,结果成了我花得最冤枉的一笔钱。宁愿当初自私一点,看盗版的视频。这样发现张宇的课听不下去的时候,能及时换老师。数学不用学得那么累,能考得更好,其他科目也能有更多时间复习。有人跟我说张宇今年讲得挺好,这与我无关,我只听了他20版的课,讲得真的很差劲。张宇的讲课水平真的是我见过的老师中,最低的。

中学的时候数学成绩还算可以,初中130+,高中稍差点,100+。但是从来没有听数学听出头晕恶心的感觉。很多人说听了张宇的课,对数学有了兴趣,我相反,听了张宇的课,恶心没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如果去年不是跟张宇,数学是否可以学得轻松点,考得更好,能有更多时间复习其他科目,是否就考上了?

张宇说过,知道学生都没钱,看他盗版课没关系,以后考上了回报社会就行。居然有人被他这番话感动得不行。

看看余炳森老师,因为有学生问了他线性代数的问题,知道有人在B站上传了他的盗版课后,还自己发了链接在微博上。不说废话,只做实事。

还有张宇发微博说自己在坐飞机的时候还在研究模拟卷的题目。这么明显的作秀也有人相信。他真的比其他老师忙那么多吗?更何况他的1000题有团队的高昆仑,李纲等人讲解。汤老师又要上课,又要讲1800,又要出卷子,还时不时给学生直播。也没见他说自己坐飞机的时候还要研究模拟卷。

张宇在今年八套卷的前言里写道“尊重作者,其他模拟卷请勿再次借鉴。”结果被人扒出很多题目就是抄的别人的书。

这贼喊做贼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数学考研辅导,24考研数学跟哪个老师比较好,武忠祥、汤家凤和张宇怎么选择?

这篇回答是我专门为23考研的同学们准备的,全文1.2万字,讲透考研数学备考方法和思路。

150分的数学,考的高的能有130+、140+,考的差的可能连零头都不到。可以说,数学是考研中拉分最严重的科目。

数学是整个考研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学科,可能会占到50%甚至更高的时长,如此大的投入,自然期望能有较大的产出。

考研数学要想取得高分无外乎:选择合适的辅导资料,选择合适的网课资料,再加上足够的努力。

足够的努力体现在多做题,多总结(没有多听课,数学适当听课,不超过20%时间)。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计算能力的基础上的,光知道各种炫酷的解题技巧,最后算不出来答案还是没戏。

从双非能一战上岸985,数学帮了很大的忙,我把自己的复习经验总结成这篇长文,希望对正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一些帮助。

我将从全年复习规划、辅导老师选择、辅导书选择、复习经验和避坑指南五个方面详细展开。

文章很长,建议先放到收藏夹,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本文目录】

一、全年复习规划和任务

二、考研数学老师分析和选择

三、辅导资料分析和选择

四、考研数学复习方法和经验

五、考研数学避坑指南一、全年复习规划和任务

二、考研数学老师分析和选择

(一)选择老师的2个原则

1.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不一定非得选择最热门的老师,但也不建议选择太小众的老师。

为了保证讲课和资料的质量和与时俱进,背后需要强大的教研团队支撑,太小众的老师

而且,大众的老师经历过历年学长学姐的检验,讲课能力至少是合格的。

2.自己听2节课,实践出真知

选考研辅导老师就跟找男女朋友差不多,有些人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但你可能就是看不对眼,那换一个呗。

或者说,你跟他的课,跟起来特别吃力,那说明也不适合你,赶紧换一个。

同一个老师,有的同学跟下来130、140,有的同学则只有50、60。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讲课风格,有适合的听众,看再多的经验贴都不如自己亲自去听两节看看。

我不直接推荐你去看哪个老师的课程,我把自己听完之后的实际感受提炼出来,辅助你决策,但是最终还得你自己试听几节课后再定夺。

(二)老师优缺点分析和点评

【高数】

1.张宇

人称宇哥,讲课风趣幽默,留下了不少名句,“sin狗”、“学到两点”、“点火公式”。

宇哥的课程技巧性比较强,比较适合基础较好一些的同学,或者先打一轮基础再听,不然很容易崩溃。

2.汤家凤

人称汤神(凤儿),是我见过讲课最细致的老师,讲完知识点后,通过大量的例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上课不会跳步骤,甚至带着你打草稿算出最后的答案,典型的学院派老师。汤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基础。基础,基础,还是基础。

汤神的中值定理讲的非常细致,题型总结的非常完整,会告诉你罗尔、拉格朗日、柯西定理适用于哪种题型,无论高数跟不跟他,都建议大家把中值定理部分单独拿出来听一听(听强化班的那部分就行)。

3.武忠祥

被称为“相见恨晚的老师”,是一个集宇哥和汤神优点于一身的男人哈哈。上课的口头禅,“经典错误,标准的零分”,“你这样做就慢了呀”。

先梳理知识点,然后讲解立体。课程不仅重视基础概念,也注重解题技巧,比较迎合新大纲下的考研数学。最最重要的是,他的课上经常指出经典错误,提前了解常见易错易混淆考点。

4.李林

18考研因为押中了好多个冷门的知识点,从此名声大噪。不管怎么说,李林的押题课还是建议大家去听一听,说不定会有惊喜。考前会流出相关资料,大家一搜就能搜到。

【线代】

5.李永乐

人称永乐大帝,永乐爷爷算是把线代给玩明白了。线代没说的,紧跟永乐大帝就完事了。如果你能接受永乐爷爷的语速和语调,那就紧跟着完事了。

【概率论】

6.王式安

前考研数学命题组组长,近年来一直有争议,课程和资料吃老本,没有与时俱进。

7.余炳森

合工大老师,前合工大超越五套卷的命题人,比较出名的是概率论,讲的比较细致。

8.方浩

相当重视计算,比较出名的是他的三大计算(求积分求导数求极限)。课程没什么废话,干货很多。

三、辅导资料分析和选择

考研数学的辅导资料就五部分:

Part1:教材

高数大一就学了,等到了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都忘的差不多了,有必要先过一遍教材,把忘掉的知识点先捡一捡。

考试大纲用的教材是:

无论是复习全书还是18讲,里面的例题习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如果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开始看全书,很容易崩溃,从而开始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进入考研复习死循环。

过教材也是有方法的,不是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

正确的方法是:先看一节的概念,教材上的例题跟着步骤过一遍,然后从书后的习题中挑出3道题(第一题、中间的题、最后一题),从易到难,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如果做题很费劲,重点标出来,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听课和做题复习。

有小伙伴告诉我,总感觉是一盘散乱的知识点,一碰到复杂一点的题目就完全没了思路。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总结总结提炼出复习框架,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先有知识点,然后讲点串成线,对于数学基础较好且希望冲击高分的,要把线连成面。

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了考研小白偷跑计划,由专业的辅导老师为大家系统整理的【考研必备资料包】,比如数学公式大全、核心5500词汇图、政治重要会议线、语法思维大图等等,还不赶紧学起来~

Part2:辅导书

1.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版/红色封面)

以前的复习全书只有一本,现在新的全书分为基础篇和综合提高篇,基础篇主要是基础的概念和例题,比较适合提前准备考研的同学,以及基础很薄弱的同学使用;综合提高篇基本就是以前的全书。

建议基础还不错的同学或者从3月及以后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直接上综合提高篇。

另外说一句,全书虽然挂了李永乐的名字,但是李永乐的线代精髓在他编写的《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后面会讲到。

如果数学基础一般,全书的系统性以及习题的难易程度,还是相当推荐的。

2.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正元版/粉色封面)

这套全书的近些年来影响力确实不高,但这本书才是当年双李全书的继承和精华。啃起来难度挺大的,比较合适基础较好的同学,如果准备冲击130+,建议可以关注下这套书。

3.张宇基础30讲+36讲(高数18讲、线代9讲、概率9讲)

以前一直只有36讲,近两年新出了基础30讲。基础30讲和李永乐复习全书的基础篇差不多,适合提前准备考研的同学以及基础很薄弱的同学。

另外说一句,张宇的18讲还是相当精彩的,也是张宇的成名作,线代9讲和概率9讲整体一般般。

4.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线代讲义和李永乐复习全书里面线代模块,内容是不一样的,讲义的知识体系要比全书更好些;更重要的,永乐大帝的课程是以这本讲义为基础的,衔接性也会更好。

5.王式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

6.汤家凤高数/线代辅导讲义

Part3:习题集

1、660题+330题

660题是经典的书,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330题是去年才出的,质量很一般。

2、张宇1000题+基础300题

1000题是出了名的难,常被戏称为考研劝退之书。

以前1000题会分为A、B、C组,今年取消了分组,把原先的A组题做了适度的修改和调整,变成了基础300题;剩余的题目则分成了强化训练和巩固提高组。

基础一般的同学,我建议做基础300题和强化训练组,巩固提高组可以跳过。

张宇1000题比较适合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不然很容易劝退。

3、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

1800和老汤一样,比较重视基础,比较适合入门;书如其名,体量真的太大了,题型也有些重复。比较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从易到难,比较适合上手。

4.李林880题

题量控制的还不错;难度中等,比较贴近真题的难度和风格。分成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难度逐渐提升。

Part4:真题

在以前,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是包含了从1987年至今的所有真题,就一个字:全。而李永乐的真题只有近十几年的,数量不太够。

但是,之前一直被吐槽真题年份只有十几年,不太够,现在新版的改成了基础篇和强化篇,基础篇的是1987-2008年的真题;强化篇的是2009-2022年的真题。

那么,我更加推荐李永乐的真题。解析部分是这套真题出彩的地方,会提供的多种解题思路,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

而张宇的真题大全解部分题目的解析比较简略,有跳步。原先全的优势现在也不复存在了。

大家可以去对比下厚度,张宇的要薄了不少。

Part5:模拟题

在讲模拟题之前,学长想先插一句,真题才是王道!

真题的价值远远大于模拟题,先做真题,把真题吃透,然后再结合模拟题进一步训练,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1.张宇4套卷+8套卷

整体风格和1000题一样,难度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一些题目比较新颖,无论是问法还是解法,能够拓宽解题思路。

适合基础一般及以上的同学,不然就成了劝退4套卷和8套卷。

2.李永乐6套卷

算是一套中规中矩的模拟题,突出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合工大超越共创5套卷(推荐共创部分)

合工大5套卷的真题质量还是很高的,由原命题人参与命题,与真题比较接近。

4.李林6套卷+4套卷

曾经因为押题一炮走红的老师。整体思路跟真题还是比较相近的。而且出题比较新颖,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毕竟号称是考研数学届的肖秀荣。

而且其题目的计算量比较大,比较符合近年来考研数学的要求。

5.汤家凤8套卷

中规中矩的模拟题,难度适中,计算量比较大,可以用来提高计算能力。

四、考研数学复习方法和经验一、高数篇

(一)基础阶段

1.考研数学的基础指的是啥?

2.基础复习重点和投入时间

基础复习阶段,专业课的政治还没有启动,只有数学和英语,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数学上。

基础阶段不求速度,只求真的搞懂,不然进入强化阶段还得回炉复习。注重知识点和方法的积累,建立起考研数学的知识框架。

3.辅导资料和网课老师选择

网课老师:基础阶段建议从汤家凤和武忠祥二选一,前面有分析过两位老师的特点,非常重视基础,在这个阶段就应该牢牢打下基础。

辅导资料:教材+辅导书

辅导书指的是复习全书/辅导讲义/18讲,你强化阶段(注意不是基础阶段)准备跟哪个老师,你就用哪本辅导书。比如你强化准备跟宇哥,你就用18讲,如果你强化还准备跟汤家凤,你就可以用他的辅导讲义。

4.要不要先过一遍教材?

要不要过教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总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派,第一派是教材派,第二派是辅导书派。

我是典型的教材派支持者,21考研数学大纲调整后,从21和22考研数学的真题中,能明显察觉到新的数学出题思路: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加重视计算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计算量明显加大),没有明显的偏题怪题,有一定综合性且有一定计算量的题比重开始提升。从过去两年来看,反响较好,想必23考研会继续延续或强化这一出题思路。

5.怎样过教材?

前面也有提到,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全部都要考的。考研数学的出题范围并不是教材,而是依据考研数学大纲。

所以,过教材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简单看一下考纲,明确哪些知识点是不考的,这些就直接跳过就行,要考的知识点中,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重点要关注理解和掌握部分的知识点。

一些不常考的知识点,比如数一会考的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等等,自己过教材的时候大概看下就行。

6.基础阶段要刷题吗?刷哪些题?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必须要刷!

就跟英语背单词一样,从你开始复习,一起到上考场,刷题不停歇。

在基础阶段,重点刷以下四类题。

7.基础阶段复习步骤

以章节为复习单元,比如第一章极限,按照下面的步骤一步步跟着复习数学考研辅导,全部复习完一章后,依次进入下一章。

Step1:过教材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听基础班课程了。

Step2:听基础班课程

Step3:辅导书

8.高数、线代和概率的复习顺序

首先,不要高数线代概率一起推进,学完一门再过下一门,这样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建立起知识框架。

有小伙伴会担心,我学完一门,然后再过下一门,那之前的那一门会忘怎么办?

很简单,比如先过高数,再过线代,等你到过线代的时候,定期做一些高数的习题,帮助回顾知识点。

学习的过程嘛,就是学习又忘,忘在再回顾的阶段。

推荐的科目复习顺序:高数最先开始,第二门先概率还是线代,个人认为差别不大。当然数二的同学就没这个烦恼了。

(二)强化阶段

1.复习重点和投入时间

建议时间安排:7月-9月底,每天至少5小时。

重点:强化阶段对基础知识拔高,能做到综合运用,训练解题方法,并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

进入暑假,这两个月没有干扰,是复习的黄金时间,尤其是数学复习的黄金时间。

通过强化复习阶段大量刷题和总结,要做到看到题目时,能分辨出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解题的思路是什么?容易出错点的点在哪里?

2.辅导资料和网课老师选择

网课老师:强化阶段建议从张宇和武忠祥二选一,前面有分析过两位老师的特点,在强化阶段需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辅导资料:辅导书+习题集

强化阶段辅导书和一本习题集就完事了。

你强化阶段听谁的课,建议习题集就用谁的。比如听武忠祥老师的,那习题集就用660题;如果听张宇老师的,那习题集就用1000题。

3.强化阶段刷哪些题?

强化阶段应该是考研复习全程刷题很猛的阶段,也是考研数学提升最关键的阶段。

在强化阶段,重点刷以下两类题。

4.强化阶段复习步骤

Step1:过辅导书

Step2:看强化班网课

Step3:刷习题集

(三)冲刺阶段

1.复习重点和投入时间

划重点,先刷真题,再刷模拟题。

各大考研名师的模拟题横飞,真正质量高的不多。有些模拟题,做完一对答案135,觉得很不错,觉得稳了,换了一套只有75,当场慌了神。

2.辅导资料选择

冲刺阶段就没必要看网课了,重点围绕真题和模拟题。

真题:时间充裕的同学建议做近30年的真题,从1987年的真题开始做起,复习较晚的小伙伴建议至少做近15年的真题。

模拟题:市面上模拟题不少,在前面我总结了这些模拟题的特点,想要拿高分的同学建议做合工大+张宇的模拟题,目标低一些的同学建议做李永乐+汤家凤的模拟题。

3.冲刺阶段复习步骤

Step1:真实模考

我是两天一套真题/模拟题的节奏,第一天掐表做题,3个小时独立做完(初试的时候数学是在第二天早上的8点半-11点半,建议大家也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模考。),不翻阅辅导书和笔记,不使用计算器,做完后按照答案批改下得出分数。建议可以去网上买答题卡,自己去打印答题卡也行,提前适应考场的状态。

Step2:订正错题

第二天,先把真题/模拟题做错的题或者蒙对的题彻底搞明白。

另外,真实模拟一方面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还有一个重要的,训练自己的做题节奏和顺序,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基础不同,目标分数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是要按照题号从第1题做到底23题,保证在3个小时内多拿分。可以说,3个小时的时间,除了政治相对稍微宽裕些,其他科目都还是挺紧张的。

Step3:回归基础,查漏补缺

然后针对错题查漏补缺,比如二重积分计算错了,回到辅导书,把例题和笔记再回顾一遍,再找些相似的题型训练和巩固。

这一步常常是被忽视的。

和我一起考研的小伙伴,真题/模拟题做了很多,但总结回顾做的太少了。

第一遍做错了,没有总结,第二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能做对,一而再再而三,没有起到效果。

做真题不是目的数学考研辅导,24考研数学跟哪个老师比较好,武忠祥、汤家凤和张宇怎么选择?,通过真题查漏补缺、回归基础才是目的。

二、线代篇

(一)基础阶段

1.辅导资料选择

基础阶段线代没必要看视频。

辅导资料:教材+辅导书

辅导书指的是复习全书/辅导讲义,我更加推荐用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2.基础阶段刷哪些题?

在基础阶段,重点刷以下四类题。

3.基础阶段复习步骤

以章节为复习单元,比如第一章行列式,按照下面的步骤一步步跟着复习,全部复习完一章后,依次进入下一章。

Step1:过教材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入辅导书环节了。

Step2:辅导书

(二)强化阶段

1.辅导资料和网课老师选择

网课老师:线代辅导老师没得说,跟紧李永乐老师就行了,很稳。其他科目我都会推荐好几位老师供大家选择,只有线代只推荐了一个。李永乐的语速很慢,可以使用倍速软件播放。

辅导资料:辅导书+习题集

强化阶段辅导书和一本习题集就完事了。

2.强化阶段刷哪些题?

3.强化阶段复习步骤

Step1:过辅导书

Step2:看强化班网课

Step3:刷习题集

(三)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就是围绕真题和模拟题一套一套往后复习和巩固,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和高数没有差别,具体回看高数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三、概率篇

(一)基础阶段

1.辅导资料选择

基础阶段线代没必要看视频。

辅导资料:教材+辅导书

辅导书指的是复习全书/辅导讲义,你强化阶段(注意不是基础阶段)准备跟哪个老师,你就用哪本辅导书。

2.基础阶段刷哪些题?

在基础阶段,重点刷以下四类题。

3.基础阶段复习步骤

以章节为复习单元,比如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按照下面的步骤一步步跟着复习,全部复习完一章后,依次进入下一章。

Step1:过教材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入辅导书环节了。

Step2:辅导书

(二)强化阶段

1.辅导资料和网课老师选择

网课老师:前面有给大家推荐概率论的辅导老师,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辅导资料:辅导书+习题集

强化阶段辅导书和一本习题集就完事了。

2.强化阶段刷哪些题?

3.强化阶段复习步骤

Step1:过辅导书

Step2:看强化班网课

Step3:刷习题集

(三)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就是围绕真题和模拟题一套一套往后复习和巩固,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和高数没有差别,具体回看高数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五、考研数学避坑指南

1.数学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汤家凤、张宇、李永乐等等,这些老师的课都非常棒,每天最多1/3的时间听课,其余的时间必须拿去做题和总结。

大家容易有畏难的情绪,觉得听课比较轻松,做题很累,做了没几道题又回去听课了,从而进入了死循环。

2.抓住基础题和中档题,不要沉迷在难题怪题

如果能把考研数学的基础题和中档题全部都做对,考研数学上120分没问题。

在2021年考研数学大纲调整后,更加重视基础能力的考查,更加重视计算能力的考查。

3.先独立完成,思考后再去翻答案

无论是书后习题还是真题模拟题,都要独立去完成,做的过程中把思路不清晰或者卡壳的题目做好标记。对于思路不清晰或者卡壳的题目,即便做对了,也要重点关注,有卡壳意味着知识点掌握还不够深刻。

以后回顾的时候,重点回顾做错的题目,以及当初卡壳的题目即可。

4.看网课时,不要只看,要做笔记

很容易有这样的错觉:听课的时候觉得好简单,我都听懂的,等一做题发现自己啥也不是。

看网课是为了跟着老师梳理知识点的,是让你记到脑子了。

但是过几天会忘啊,那怎么办呢?

做笔记啊。

跟着老师做笔记,一方面可以让你跟上思路,不至于老走神;更重要的,日后忘记的时候拿出来回顾。

5.质量>数量

这一点在数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我总能听到身边同学在比较最近做了多少多少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大忌。这是学习,不是搬砖,不是以数量取胜的。

你得衡量下,做完这些题你到了学到了什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shuxue/16172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下午5:06
下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下午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