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化建设和陪审员团建活动
——更好地实现专业判断与大众认知的价值互补平台
每个团队都需要团建,只要有人在,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
人民陪审员本是来自社会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不同社会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公民,这种跨职业和部门之间的界限如何进行创新性的突破,怎样更好地实现专业判断与大众认知的价值互补,增强公民参与国家司法的政治热情,树立人民陪审员的职业尊荣感,提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赖公司团建文化,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和职业的神圣性。
(讲座)
团建活动与法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方式,以陪审员团建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积极性,通过团建活动,大家可以借此平台扩大自己的职业视野和交流范围,找到强烈的人民陪审员履职归属感和使命感。
将团建活动与法院文化建设结合,形式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行业论坛、讲座、司法交流活动、照顾孤老、保护环境、公益法治宣传等,除了履行社会责任,调动陪审员的积极性和加深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认同感,有效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动力。
(法院宣传活动)
人民陪审员团建活动是一项“必修课”——这种日常工作以外的交流,是陪审员快速获得职业尊荣感,获得集体凝聚力,有效提升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认同感,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和职业神圣感的重要渠道。
(讲座)
A:其实团建活动无处不在,用心去做。
在陪审员日益扩大范围的今天,法院如何全面发挥陪审员作用以及探索动态管理模式,了解陪审员之想、之动、之需很关键,传统培训和年终总结大会的形式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更多的陪审员也在不断更新和加入,应该建立更符合来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的陪审员的团建活动形式。
“没有主管方推动,怎样让陪审员自动、自发地推动一件事情”?
(希望工程)
陪审员因一件自己主动参与的公益,得到最有价值的奉献精神体会和陪审实践能力锻炼的更大平台,感受司法、理解司法、见证司法、协助司法、支持司法的公益活动,从中学会协作和解决问题,更能增加陪审员对司法的了解,增强陪审制度改革的认同感,这是法院文化建设和陪审员团建形式最好的搭建方式,更深层次的为了社会责任而创造性地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更深层次的树造民主权利和神圣责任的坚定信念。
(希望工程)
B:好的团建需要做对5件事
1、首先得让参与者有兴趣
陪审员团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有效传递法院文化理念,现在很多法院都是把陪审员统一安排在一个地方开会,这种效果很一般,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达不到传递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信念和法院文化理念的效果。
有效的团建首先要考虑个人参与意愿,制定团建计划时通常先做陪审员团建调研,先是通过问卷、访问、微信征集议案等,了解陪审员的兴趣和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安排每个陪审员在团建活动中的分工并分配角色,除了调研还会为团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培训。
法院负责管理陪审员的部门越来越关注陪审员对团建形式的最佳效果,而不是传统形式的集中开会和学习,陪审员将家庭成员带来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并向他们宣传法治:比如(行业讲座、头脑风暴、热点论谈、助学活动、扶贫活动、希望工程、帮扶孤残、留守儿童等)和法治宣传新形式:比如(社区法制宣传、陪审员宣讲团、法院宣传活动、陪审员热点宣传等),这样做能最大化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成果,以奉献精神突显公平、正义的神圣责任。
2、最好把法院文化建设和陪审员个人目标做结合
法院需要执行国家审判责任、维护国家法律,就需要创新性的将理想信念、改革理念传递给陪审员,法院文化建设和人民陪审员团建活动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是最佳的效果。
陪审员团建是向陪审员传递法院文化,以人民的角度对外宣传国家法治理念的重要形式,设计一个合适的、具有特色的团建活动项目,能在工作之外激发陪审员对陪审制度改革的认同感,也能让来自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陪审员有兴趣参加。
除了公益项目,法院可以组织陪审员以自己行业特长和技能,进行知识讲座、论坛等,这是最好的发掘专业判断与大众认知相互发挥作用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法官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更新,制造出一个富有自我提升、双向互补,发挥陪审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优势新颖的团建活动。
“不同的岗位有代表性的陪审员分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陪审员和法官等相关司法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既能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知识更新,又能增加法院提出的‘随机抽取和兼顾专业的原则’对陪审员专业背景了解,更有效地发掘专业判断与大众认知的价值定位。
这类志愿活动更能给陪审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相当于“法院为陪审员提供机会去做社会贡献的同时也是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展示”,这也是陪审员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
3、关键是考虑时机
一般而言,一个季度团建一次是比较合适的频率,但是在团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最好能做一次团建。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是新任陪审员履职,当团队中有新成员加入时,法院陪审员管理部门会通过新任陪审员培训的方式帮助他融入陪审履职中,这个培训包括一对一的老带新制度和专业部门培训,一对一老带新更像是新任陪审员的“导师”,在履职前的头3个月,带他熟悉陪审员基本常识,快速融入履职环境。
第二个关键时间点是新任陪审员履职培训结束后不久,正式陪审的初期,这个时间段,大部分陪审员都是新的、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互相了解各自工作环境,职业背景、行业特点等,更加容易让陪审员之间加深横向交流,激发陪审“心流”。
第三个关键时间点在进入正式履职后3个月左右时,这时大家对陪审工作都有了初步认识,但还不够深入,也过了新鲜感时期,有了一定困惑是最好的团建时机。
“陪审员陪审发展中的每一个阶段遇到的新问题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坦率地讲,总有新的问题在那里”。如何让陪审员在动态管理中,对陪审制度改革发挥出最符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共同认识,并建立共同面对责任重大的历史命题,这时候就要通过创新性的法院文化建设与陪审员团建相互发挥,相互兼顾的模式,给陪审员制度改革注入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4、形式、时间和参与方式上不必那么刻板
陪审员团建活动的可以自愿组建,但并不硬性规定流程、时间、形式等,在参与方式上,建议把自主权留给陪审员,因为,参与自发组织活动往往比报名参加活动更有热情。
陪审员可以自行报名参加,也可以自发组织活动,而法院在背后扮演支持者角色。
“法院给予装备上的支持,让陪审员对外有一个整体形象和自豪感。”陪审员能提升自我奉献精神体验感,能借此机会提高陪审员对制度改革的认同感!
反过来,陪审员提出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法治宣传、陪审员热点分享、公益捐赠、助学活动、低碳出行、环保一日游、亲子出游、行业知识讲座等),向上级报备,通过审核后,法院提供必要的支持。既能有丰富的体验,又能提升陪审员的自身价值,践行社会责任感,陪审员本是代表公民参与国家审判,维护国家法治而设计的,所以不能空喊几句口号,应该做一些深动、富有意义的以奉献精神为主的公益事业,能最大化的为公平、正义发声,让人民点赞。
5、团建活动没有实质作用,可能是部分陪审员不愿意参加团建的原因之一
如何检验团建后的实际效果公司团建文化,也是团建活动时的重要一环,比较常见的方式是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会议,项目负责人和成员代表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出优缺点。
可以做一份陪审员满意度调查,可以帮助法院了解陪审员对活动的评价,在陪审员积极性上,参与志愿活动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和创新宣传法治理念的形式。
“每个人心里都有责任和爱,法院提供机会去实现社会价值,完成陪审员使命和义务,陪审员不仅获得了自豪感,也增加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和加强。”
C 团建时陪审员可以怎么做
初入陪审,法院会为你量身定制一次履职前培训,帮你尽快融入陪审。
团队建设活动:快速融入新环境找到归属感,你在工作场合之外,与本职工作之外的同仁相处的另一个难得的机会。
陪审员本是来自社会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不同社会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公民,这种跨职业和部门之间的交流活动,你可以借此增加自己的职业视野,找到归属感,更深入的领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面对更加多元的团建形式,你最好具备相应的开放心态,若融入得好,它可以是你自我突破的一次机会。
假如你一直在某一领域工作,可以在团建时尝试一些新角色,不局限于自己当前的领域,那样团建会成为一个锻炼或提升的机会。
“如果你有一个已经想了几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想法,为何不重燃激情呢?和你信任的人讨论你的想法,看看他是否可行,谁知道呢,你的想法可能恰好会开启你自己充满惊喜的人生阅历”。
“一起”是个很关键的词儿,有句老话,不是说:“你要是要想走得快,那就自己走,你要是想走得远,那就和大家一起走”。
人民陪审员是身处于各行各业、富有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优势,热爱法院人民陪审事业的人。在实践中国法系梦想之路上的有您的分享和无私奉献,是赐予陪审员自身价值观的最好力量——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此路任重道远!富有强大精神价值和见证司法的机会,给予了我们这样一群热爱法院人民陪审事业的人◤更大空间◢和◤信仰驱动◢!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部分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切勿用于任何商业活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tuanjian/1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