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那些事儿 | 签证业务翻倍,失业人员复岗……出境游市场“活起来”还需几道关?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月20日,出境游试点正式恢复半月之后,青岛一家国际旅行社签证部负责人成功向记者感慨。签证业务量连翻数倍,工作人员称接电话接到耳鸣”出境游业务全面停摆三年之后,突然重启的工作节奏让成功直呼“吃不消”,显然,这波行业重启的热情有点儿高。游客回归,业务重启,离岗已久的工作人员也盼来了复岗。

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出境旅游的需求有多旺盛?办理签证的人都快把签证中心挤爆了。”2月20日,出境游试点正式恢复半月之后,青岛一家国际旅行签证部负责人成功向记者感慨。就在半月前与记者的聊天中,成功还对行业复苏所需时间持保守态度,“如今看来,行业恢复似乎要比预期来得更快一些。”

自2月6日起,中国试点恢复赴泰国等20个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出境游需求被极大释放。根据去哪儿数据显示,2月6日—12日这一周,我国出境团队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4倍,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2倍。

人气回来了,行业重启的难题也接踵而至:国际航班运力恢复受限,境内外旅游资源变化信息不对称,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出境游市场距离“欣欣向荣”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实现,一场行业变革也在悄然发生。

签证业务量连翻数倍,工作人员称接电话接到耳鸣

“粗略估算了一下,我现在每天至少会跟上百位客户聊工作,接电话接到耳鸣,脑子也有点不太够用。”出境游业务全面停摆三年之后,突然重启的工作节奏让成功直呼“吃不消”,显然,这波行业重启的热情有点儿高。

疫情三年,出境游一度成为旅游业“灾区”中的“重灾区”,“从2021年1月份遣散团队以来,我已经太久没有见到这么多客户了。”成功告诉记者,自1月8日起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出入境部门有序恢复护照受理开始,来找自己办理签证业务的客户便陆续增多,直到2月6日我国试点恢复20国出境游业务之后,自己所负责的签证业务的咨询量和受理量更是出现了翻倍式增长。“最近这一个月的业务量,比疫情三年的总和还要多得多。”成功坦言。

数据显示,出境游相关政策出台后,目的地产品咨询度增长800%。同程旅行预计今年出境游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五一至暑期有望恢复疫情前水平。

签证

游客回归,业务重启,离岗已久的工作人员也盼来了复岗。“从2月6号恢复试点开始签证,我们公司便陆续召回了12位负责出境业务的工作人员,最近这两个礼拜一直也有新员工在办理入职。”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国旅(青岛)”)副总经理赵青岭告诉风口财经记者,作为岛城头部国际旅行社之一,中国国旅(青岛)在鼎盛期的工作人员数量近200人,疫情期间一度锐减至60人,出境游板块更是全员歇业。“如今随着行业的恢复,我们正在有序召回部分有经验的老员工,预计在三月中旬左右还会有一批新人招募。”赵青岭表示。

捱过三年至暗时刻,复苏的暖意正缓缓流淌进行业的每一处脉络。而无论是成功的个人经历,还是中国国旅(青岛)的企业故事,都将成为写进这个春天里的明媚一笔。

从“热起来”到“活起来”,还需迈过几道坎?

行业内部流传着一种说法:政策放开后,出境游市场会很热闹,但可能跟旅行社没多大关系。如同一个巨型机器停止运转了三年,旅行社如何调动“生锈”的“零件”恢复运转,其中的难也许只有从业者最为清楚。

“现在青岛很多直飞境外的航班还没有完全恢复,能出去的团队也仅限于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等地,实际组团的量跟疫情前的同期还是差距蛮大的。”赵青岭坦言,受限于国际航线的恢复进度,中国国旅(青岛)预计在三月中旬以后才会大规模扩大团队。

风口财经记者通过携程小程序搜索机票信息后发现,目前青岛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到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欧美国家均无直飞航班,距离最近的韩国和日本每天也仅有一班直飞航班。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目前国际航线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两到三成,这就大大增加了往返行程的匹配难度,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出境游成本。

签证

“除此之外,从国外回国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赵青岭补充道,按照规定,出境游客从国外回国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而在境外办理核酸检测需要花费的费用能高达上千元,即使便宜的也要数百元,“对于游客来说这额外的支出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赵青岭坦言。

据同程旅行估算,目前出境团队游产品平均价格较疫情前约上涨30%,“价格偏贵”已经成为出境游产品的普遍特点。

而还有很多时候,即使游客的“钱袋子”做好了准备,相应的服务也没能跟上“赚钱”的脚步,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地接社”。赵青岭告诉记者:“疫情三年,国外很多接待中国团队的旅行社都倒闭了,他们需要重新招募团队,重新对接资源,这都需要一个过程。”赵青岭保守估计,这一过程很有可能会持续两三个月。

事实上,重整团队带来的压力又岂止是横亘在国外“地接社”面前的“大山”,对于国内旅行社来说,重新定位市场需求、规划新的产品和路线,也无疑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换血。行业头部企业春秋旅游曾就重启资金算过一笔账,以春秋旅游目前全国40多家子公司来计算,业务全面重启意味着一次性投入4000多万元的保证金,显然,这不是随便一家旅行社都能承受得起的重启方式。

转型在即,行业渴望熟手回归

产品始终是旅行社的立命之本,时隔3年,中国游客对出境游产品有了更多新需求、新期待,如何在“新”字上做文章,很多从业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

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之后,游客更喜爱小团、私家团等私密性更好的产品,这也是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升级的体现。中国国旅(青岛)为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线路签证,为游客提供“新菜单”,赵青岭以泰国团为例向记者介绍:“之前我们一个团的人数大概在40人左右,现在我们要将人数缩减一半,每个团大约在20人甚至16人左右,相应的接待标准和路线设计也要重新调整。”

“就目前的行业状态来看,旅行社大而全的发展路线已经不再适用,更多是往小精专上发展。”青岛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邢斌认为,旅游业进入后市场,人们的休闲诉求变得与以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参与感、体验感,像流水线一样输出标准化的跟团游产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出游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努力打磨细节、提升服务品质的“小而美”。

签证

而如何设计出一款高质量的“小而美”产品,突破口则在于“人”。此前的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41.59万人下降至27.88万人。

“行业缺人,尤其缺一些有经验的熟手,因为从头培养一名新人的话,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成功向记者表示,但熟手的回归却也是一大难题,成功认为,已离开行业的人才因行业发展及薪酬的不确定,而对回归存在不确定性。他解释道:“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由底薪和提成组成,如今业务恢复期,提成无法保证,旅行社也无法给出一个稳定的高工资。”

“但换个思路来看,行业对熟手的渴求又何尝不是在倒逼着旅行社成长?”成功随即补充道,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如何把之前的人找回来、留下来,时刻考验着旅行社的综合实力,唯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浪潮迭代的市场中立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qianzheng/2261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7日 上午9:14
下一篇 2023年5月27日 上午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