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玛丽学院博士,特稿 | 李摩西先生向英国女王大学捐赠《文澜阁四库全书》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爱尔兰共和国最高学府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被称为爱尔兰的牛津和剑桥,培养了爱尔兰乃至欧洲的商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电影艺术、药剂学等领域的众多人才。

近日,美籍华人、浙江大学知名校友李摩西博士做客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英国女王玛丽学院博士,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正式向外界披露自己的第二次《文澜阁四库全书》捐赠计划——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 ,U.K.)。不久之后,《文澜阁四库全书》将正式入藏女王大学。

▲李摩西博士向浙江大学图书馆赠书

3月3日下午,美籍华人、浙江大学知名校友李摩西博士5年来首次回国,前往浙江大学参加活动。在李摩西楼民国档案室内,他向浙江大学图书馆赠书,之后又做客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向蒋研中心赠书并以“‘后疫情时代’的工作与生活”为演讲主题,与师生分享心得。在演讲中,他赠给师生“独立思考、随机应变、量力而行、当机立断”十六字箴言,希望大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了解自我、实现自我,为社会和后人创造真正的价值和财富。

▲李摩西博士做客浙大蒋研中心

在此次浙大活动上,李摩西博士还公布了自己的另一项重大赠书计划——他将向位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大学‍‍‍‍‍‍‍‍‍(Queen’s )捐赠一套《文澜阁四库全书》。负责该套大型丛书总发行的文澜文化公司,目前已委托代理公司将钤有“摩西赠书”印章的1559册《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在上海港装箱启运,预计1个月之后抵达贝尔法斯特港口。‍

▲《文澜阁四库全书》每一册均钤有“摩西赠书”印章

贝尔法斯特(英语:;爱尔兰语:Béal )在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河口,在贝尔法斯特湾的西南侧,是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最大海港。1888年开始建港,自1920年起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是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贝尔法斯特”来自爱尔兰语“Béal ”,意思是流经该地的“法斯特河( River)的河口”。时至今日,此河已隐没在布里奇街( )之下,拉甘河(Lagan River)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河流。贝尔法斯特工业基础雄厚,造船业历史悠久,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便在这里建成。

▲泰坦尼克号在贝尔法斯特制造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又称英国女王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于1845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建立,拥有英国和爱尔兰顶级的医学院和工学院,管理学院也在爱尔兰名列前茅。学校共5次荣获泰晤士高等教育奖,7次荣获女王周年奖,共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于该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爱尔兰共和国最高学府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被称为爱尔兰的牛津和剑桥,培养了爱尔兰乃至欧洲的商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电影艺术、药剂学等领域的众多人才。知名校友包括图灵奖得主托尼·霍尔、爱尔兰第八任总统玛丽·麦卡利斯、自动体外除颤器发明者弗兰克·潘特里奇、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等。

英国女王大学还有一位校友,与中国近代史的渊源颇为深厚。据李摩西博士介绍,女王大学图书馆是罗伯特·赫德个人档案的保存处。罗伯特·赫德( Hart,1835-1911)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女王大学,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在任内建设了海关、海军、导航灯塔、气象站与现代邮政系统。赫德从中国回到故乡后,将其个人全部档案包括日记等捐给母校女王大学。赫德的档案,对了解近代中国海关、邮政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

这已经是李摩西博士个人向海外捐赠的第二套《文澜阁四库全书》,早在2018年3月,他就向自己的母校——美国斯坦福大学捐赠了一套《文澜阁四库全书》,期望国外学者能够“研究、弘扬中华文化”(相关报道,请参看往期文章)。

“保存典籍、传承文化,我辈责无旁贷。”李摩西博士正是秉持着这样的衷愿,热心支持中华文化传承项目,如今又慷慨解囊,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文澜阁四库全书》入藏英国的大学校园,并希望让西方人士知道我们国人“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研究和阅读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恒久魅力。‍‍‍‍‍

▲《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注: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英国女王玛丽学院博士,特稿 | 李摩西先生向英国女王大学捐赠《文澜阁四库全书》,如有问题,请留言联系。

编辑制作 | 文澜文化

典 藏 中 华 文 化 分 享 古 人 智 慧

伦敦女王玛丽学院,吴汉东教授率团访问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牛津大学

2023年9月18日至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汉东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教授、何华教授、杨曦博士、陈俊老师一行应邀赴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牛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代表团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Uma 教授、 教授、David 教授和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 Zhou进行了会谈。双方共同回顾了近年来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并就前期的合作意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就签署正式协议达成了一致意见伦敦女王玛丽学院,吴汉东教授率团访问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牛津大学,将在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平台。

在学术交流环节,吴汉东教授、黄玉烨教授、何华教授、杨曦博士与 教授、David 教授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代表团与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Dev 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期间,黄玉烨院长向Dev 教授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学院的情况,感谢Dev 教授参加2023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并致辞发言,并希望未来能够在学术交流、教学合作、指导学生等方面继续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吴汉东教授代表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伦敦女王玛丽学院,聘请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Dev 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Uma 教授和 教授为外方专家。三位教授将正式加入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团队,并到中国参加2024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国际会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英国玛丽女皇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学位项目-交流心得

项目名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学位项目(自主联系)

留学时间:2022-2023学年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属于双学位硕士项目,汇集了来自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历史研究所等机构的师资力量。这些来自历史系、人文地理系、法律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的世界级优秀学者们,密切结合当前学术热点,为学生提供在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和哲学史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们在研究从古代世界到当今社会的各种政治和哲学思潮的同时,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成为国际化的跨学科人才。

追我所追,无问西东

我是一个喜欢头脑发热然后横冲直撞的人。这一次,我横冲直撞地来到了英国伦敦。

令人眩晕的“自由”

赶完研一的结课论文、匆匆忙忙收拾完行李后,我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程。恐惧、焦虑和迷茫在舟车劳顿中一点点散去,从彼时门庭冷落的香港机场到热闹如常的希思罗机场,我只是感到了一丝不切实际的眩晕。这种因时空交错而产生的眩晕感,至今仍时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过海关的时候,因为隔着口罩和玻璃板,加上听力本就拖后腿的耳朵英国玛丽女皇大学,我几乎听不清工作人员在问什么。他想问我就读的专业,举了车辆工程的例子,我一时之间以为是在问前往英国所用的交通工具,心想:人在机场,这不明知故问吗?于是,我似懂非懂地答曰“”,成为了日后不少人的笑柄。

好了,正式介绍一下,我的专业是政治思想史,全称 of and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总是简称其为“历史”,但身在博物馆时,这个简称总会让我心虚不已。政治思想史很爱讨论一个概念,“自由”。到伦敦后,周围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而我只要一出房门就必然会戴上,目光开始火急火燎地定位和我一样戴口罩的人,视之为“同好”……舟车劳顿之感在逐步散去,但恐惧、焦虑和迷茫又卷土重来,我念叨着卢梭那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迷迷糊糊地开启了在伦敦的学习与生活。

在流浪中探索与发现

在学习上,我长期处于四处“流浪”的状态:国内有硕士论文的开题、智库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各种材料的填报等,国外有两个学校联合培养的课程、从历史学到政治学到哲学……我看起来好像很忙,却经常在深夜独自发呆,等着国内的家人朋友们起床,从零时区切换回东八区,再孤身回到零时区,进行一些辗转反侧的失眠活动。我对所学的知识甚至是语言都极其陌生,逐字逐句地看阅读材料根本来不及,只能从一些中文教材或快剪视频开始,对照着原文挑选关键词句;课堂也是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研讨会()形式,作为曾经英语专业演讲冠军的我居然都不敢发言,因为跟上老师和同学的思维就很难了,遑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担心病毒,我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性格越来越内向,情绪时常低落,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学业基本上没什么进展,没日没夜地赶完国内开题报告后还大病了一场。第二学期即将到来之际,我决定放下一些心理障碍,多出去走走,尽可能多地接触校园、社会和人群。

新学期的头等大事就是选课。早在出国前的暑假,我就按要求完成了整个学年的课程初选,但其中有一门课越看越不感兴趣,而且紧接着周五上午的课之后,需要马不停蹄赶往另一个学校。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某天班级群里突然有人在求伦敦国王学院一门课的大纲,等同学发了后我点进去一看,是我喜欢的哲学课啊!用历史的维度去讲解早期现代的哲学,肯定比纯分析哲学要好懂得多。我立刻在系统里提交了换课申请,一旁的朋友对我头脑发热后的横冲直撞表示叹息与不解。但由于跨校选课程序较为繁琐,加上英国学校感人的行政办事效率,我旁听了三四周、给教务发了无数邮件后才完成了课程改选和注册。一向在小班课上不敢发言的我,有时也居然会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因缘际会,我拿到了授课教授的推荐信,分配到了国王学院的论文指导老师,并确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除了可以跨校选课、共享伦敦大学联盟的资源外,我们这个项目有一项福利,即每周三下课后都会有一个专业相关的讲座,讲座结束了就是老师同学的聚餐时间。而我因为上完课急着回去休息、害怕面对社交场合等原因,到了学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勉强参与了一次。此外,我还参与了政治思想史的年度活动,目睹了剑桥学派创始人昆汀·斯金纳( )的真容。但这些似乎对我的学术写作和研究方向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英国玛丽女皇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学位项目-交流心得,也许是量的积累还不够吧。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思想史年度活动 剑桥学派创始人昆汀·斯金纳发言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准备pre内容

莫失莫忘

一年不到的留学生活很快接近尾声了,我在学术上依旧一无所成,跌跌撞撞地跨了专业,磕磕绊绊地写完了毕业论文。但就像我导师说的那样,有些收获是无形的,一时间显现不出来。这一年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了,性格也更加包容通透了,跨越了语言、民族和国别等限制,从封闭内心到敞开自我,找到了一种还算自洽的状态。也许我曾跌倒,但我还会站起来,继续失去着,也继续前行着。

最重要的是,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雨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lundml/19719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3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4年6月23日 下午3: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