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专业,工学博士,2014-202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2010-201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风景园林经典文献阅读》,课程助教,201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课程《风景园林学导论》,课程助教,2015/2017《荒野保护地概述及其与国家公园的关系》,中国-新西兰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2017

【研究方向】

[1]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

[2] 荒野保护与再野化

[3] 景观规划设计

【教育简历】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专业,工学博士,2014-2021

[2] 英国利兹大学地理学院,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2017-2018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2010-2014

【工作简历】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 – 至今

【课程教学】

[1] 英国利兹大学地理学院本科生课程《荒野与全球生态系统管理》( and ),课程助教, 2018

[2] 英国利兹大学地理学院研究生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GIS and ),课程助教, 2018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风景园林经典文献阅读》,课程助教,2016

[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课程《风景园林学导论》,课程助教,2015/2017

学术兼职】

[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再野化专家组成员

[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保护地委员会荒野专家组成员

[3] 担任以下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and Urban , of , , and , PeerJ – The of Life and , 生物多样性, 景观设计学

【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公园背景下中国荒野地空间格局与保护机制优化研究》,2020-2023,主要参与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突出价值识别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监测研究》,2015-2018,主要参与人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2019,主要参与人

[4] 国家林草局委托课题,《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问题分析与建议》,2019,主要参与人

[5] 国家林草局委托课题,《中国自然保护地现状评估、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2019,主要参与人

[6]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加强中国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政策研究》,2019,主要参与人

[7]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中国国家公园规划编制指南》,2017,主要参与人

[8]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预研究》,2016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主要参与人

[9]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指南》,2015,主要参与人

[10]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武夷山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群落规划研究》,2015,主要参与人

[11]《滇西北国家公园发展规划战略研究》,2019,主要参与人

[12]《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2016,主要参与人

[13]《崇礼区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规划设计》,2016,主要参与人

[14]《玛多国家公园试点区资源保护与访客管理规划》,2015,主要参与人

[15]《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2014,主要参与人

[16]《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2016-2035)》,2014,主要参与人

【学术出版】

n 学术论文:

[1] Zheng Y, Wang S*, Cao Y, Shi J, Qu Y, Li L, Zhao T, Niu Z, Yang R, Gong P. the of areas by using Big Earth Data. of Earth, 2021, DOI:10.1080/.2021..

[2] S*, I, S, R, Eagle A, Kun Z, EV, Cao Y, M, SR, C, Gann GD, S, K, A, B, Davis J, A, M, Noss R, D, H, Root- M, JC, P, Wynne-Jones S, AW, Flø C, -Price M, LM, T, A, Soulé M. for . , 2021,

[3] Zhao J†, Cao Y†, Yu L*, Liu X, Shi Y, Liu X, Yang R, Gong P. when 30% and 50% Earth with and . Land, 2021, 10, 704. (†co-first )

[4] Yang R*†, Cao Y†, Hou S, Peng Q, Wang X, Wang F, Tseng T, Yu L, S, I, Zhao Z, Shen X, Li S, Zheng Y, Liu H, Gong P*, Ma K*. Cost- for the of areas: post-2020 and . , 2020, 6, . (†co-first )

[5] Cao Y, Yang R*, S. and : A for . , 2020, 251:.

[6] Cao Y, S, Yang R*. in China: and and WLC . and Urban , 2019, 192: .

[7] Cao Y, Yang R, Long Y, S. A study on in China. of , 2018(24) :104-116.

[8] 杨锐, 侯姝彧, 曹越. 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与实践[J]. 中国园林, 2021, 37(7): 6-12.

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

[9] 曹越, 侯姝彧,曾子轩,王小珊,王方邑, 赵智聪, 杨锐*. 基于“三类分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J].生物多样性, 2020, 28(12): 1447-1458.

[10] 曹越, 杨锐*.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评析: 基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的视角[J].中国园林, 2020(6): 6-12.

[11] 曹越, 杨锐*, 万斯ž马丁.自然需要一半: 全球自然保护地新愿景[J].风景园林, 2019(4): 39-44.

[12] 曹越, 万斯ž马丁, 杨锐*. 城市野境: 城市区域中野性自然的保护与营造[J].风景园林, 2019, 26(8): 20-24.

[13]杨锐*, 曹越. “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生态学报, 2019,39(23):8763-8770.

[14] 杨锐*, 彭钦一, 曹越, 钟乐,侯姝彧,赵智聪,黄澄.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变革性转变及路径[J].生物多样性, 2019, 27(9): 1032-1040.

[15]罗明, 曹越, 杨锐. 荒野保护与再野化: 现状和启示[J].中国土地, 2019(8): 4-8.

[16] 杨锐, 曹越. 论中国自然保护地的远景规模[J].中国园林, 2018(7) : 5-12.

[17] 万斯ž马丁,杨锐,曹越.建立中国荒野保护体系, 守护生态文明原生根基[J].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1):83-90.

[18] 杨锐, 曹越. 以国家公园为契机, 推动中国荒野保护[N]光明日报, 2018-9-22(7).

[19] 曹越, 杨锐*.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J].中国园林, 2017(6):10-15.

[20] 曹越, 龙瀛,杨锐*.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识别与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园林, 2017(6):26-33.

[21] 曹越, 杨锐*. 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J].风景园林, 2017(7): 30-36.

[22]曹越, 杨锐. 从全球到中国的荒野地识别:荒野制图研究综述与展望[J]. 环境保护, 2017, 45(14):39-44.

[23] 曹越,张振威,杨锐.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中国荒野保护策略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68(4):90-96

[24] 曹越. 美国国家公园荒野区研究及思考[A]. 吴承照主编. 中国国家公园模式探索——2016首届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179~180.

[25] 杨锐,曹越.怎样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意识提升, 科学研究支撑[J].人与生物圈, 2017, 106(4):28-29.

[26] 杨锐,曹越.国家公园科学简史[J].人与生物圈, 2017, 106(4):66-67.

[27] 魏方, 马之野, 叶晶, 宋松松, 曹越. 柏之叶智慧城市景观创新启示[J]. 中国城市林业, 2017(6):33-37.

[28] 曹越, 龙瀛.胡线与中国的荒野格局[J]. 中国国家地理, 2016(10):162.

[29] 廖凌云,杨锐*,曹越. 印度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管理体制特点评述[J]. 中国园林,2016, 32(7):31-35.

【学术报告】

[1] to “ of ” and : of ,清华大学2021年全球暑期学校(GSS 2021),线上,2021

[2] 《荒野制图:基于自然生境空间信息识别自然保护优先区域》,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线上, 2021

[3] 《荒野保护:多尺度空间建模与保护规划》,再野化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再野化与生态修复),线上,2021

[4] and areas in China,国际荒野周( Week)(欧洲荒野协会主办),线上,2020

[5] 《黄河流域荒野地空间格局与保护策略初探》,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郑州,2019

[6] and in China,分论坛口头报告(会议论文: back to : GIS-based for and in ),第5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世界大会(IFLA World 2019),挪威奥斯陆,2019

[7] 《荒野地的空间分布、多元价值与保护机制研究》,2018首届国家公园与户外运动国际高层论坛-分论坛“国家公园与自然教育”,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18

[8] 《中国的荒野空间格局与“自然需要一半”》, 2018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荒野主题国际工作坊“荒野—生态文明中的一个关键方面”(—An of Eco-),贵州贵阳,2018

[9] China wild and areas(中国荒野与自然保护地),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鱼和野生生物局、林业局,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18

[10]美国国家地理协会(NGS)和莱昂纳多基金会(The )——地球完整栖息地制图工作坊( Earth’s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18

[11] 《荒野保护地概述及其与国家公园的关系》,中国-新西兰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2017

[12] 《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届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层学术论坛,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017

[13]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荒野识别与保护规划初探》,第二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

[14] 《美国国家公园荒野区研究及启示》,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同济大学,上海, 2016

【荣誉获奖】

[1]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1

[2]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21

[3]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21

[4] 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2020

[5] 第十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暨第九届两岸清华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分论坛),2019

[6] 《中国园林》2017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7] 《中国园林》2017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

[8] 2018首届棕榈杯《风景园林》优秀论文奖三等奖,2018

[9] 2017年“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西建大”青年论坛中的“生态智慧引导下的生态实践研究青年奖”, “最佳壁报制作奖”二等奖,2017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2816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3:07
下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