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 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2019年9月28日,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在重庆大学隆重开幕。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教授主旨发言在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探索中,朱文莉老师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突出地域优势特色”的学科建设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在对外交流合作上的成就。至此,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

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

2019年9月28日,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在重庆大学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承办。论坛以“美丽中国建设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为主题,旨在探索学科未来着力发展方向,发挥风景园林在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城乡宜居优美、人民健康幸福的中国人居环境贡献智慧。来自全国21个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点、79个硕士点培养单位的高校专家学者,以及风景园林行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此次论坛规模超过200人,是风景园林学科硕、博士培养单位参会最全的一次盛会。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主持,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谢礼国局长、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教授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先后致辞。谢礼国局长重点介绍了重庆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了重庆大学对地方城市建设管理的技术与人才贡献,并表达了对本次论坛成功举办的殷切祝愿。刘汉龙副校长致辞着重介绍了重庆大学历史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沿革,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刘滨谊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学科的重要性,阐述了学科、专业与行业三者的关系以及“学科引领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学科发展论坛举办的意义所在。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谢礼国局长致辞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教授致辞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国务院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景观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挂牌仪式于建筑馆一楼举行。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谢礼国局长,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欧百刚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袁兴中教授等出席了仪式,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景观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挂牌仪式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参会代表参观景观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展

随后,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主旨报告包括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欧百刚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杨锐教授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成玉宁教授依次进行报告分享。

欧百刚处长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进展”为题,从风景园林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引入,以“十三五”发展改革任务为背景,结合风景园林学科结构与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研究欠缺的问题,与大家讨论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应对策略。他强调,各学校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设立新的二级学科与交叉学科点,充实科学研究,不断强化本学科自身实力。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欧百刚处长主旨发言

刘滨谊教授承接欧百刚处长强化科学研究的观点,以“科学vs学科—发展风景园林学科的科学性”为题,从“决定未来世界和风景园林学科生死存亡的关键 ”“风景园林学科现状的‘一无所有’”“发展风景园林学科的科学性”三方面,结合自身科研课题经验,指出学科目前亟待加强科学支撑与科学引领,急需通过科学的目的、精神与方法促进学科发展,强调了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不仅要“学以致用”,更应“研以致理”。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国务院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主旨发言

杨锐教授以“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六对关系”为题,分享了自己对学科建设的思考与看法。他从专业与学科、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多背景与一体化、中国性与现代性、知与行、硬核与软边界六对关系论述出发,指出“专业与学科应统筹建设”;其次,发展风景园林学科应将“科学与人文结合,以工科、农科、医科等多种学科为背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进行发展”,同时要秉持知行平衡原则,坚持实践与科学研究同时进行。最后,杨锐教授强调,应努力找到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硬核”,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杨锐教授主旨发言

成玉宁教授发言题目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他从智慧生态、风景园林培养方案、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三方面,阐述了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思路。成玉宁教授以形象的比喻指出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对学科的重要性,并阐述了现代风景园林学的特点,指出“当前时代下,风景园林需要变革,需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成玉宁教授主旨发言

下半场由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杨锐教授主持,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书记王良桂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周蕴薇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依次进行主旨发言。

兰思仁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乡村振兴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由对福建乡村现状的思考出发,从时代责任、培养路径、实践探索、启示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兰思仁教授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风景园林应通过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提供服务,弘扬文化来担当时代责任;应发挥闽南地缘特色,将实践融入课堂;应跟踪社会战略导向,应用新技术助力发展学科人才培养。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主旨发言

王良桂教授以“园林植物应用学科方向研究内容辨析”为题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围绕园林植物应用学科,介绍了园林植物的景观、生态修复、种植资源、繁殖与栽培、抗逆性与生物学等六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科研经验,王良桂教授分享了对于园林植物应用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之间关系的思考,这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书记王良桂教授主旨发言

陈其兵教授以“国家公园与风景园林”为题,概述了国家公园现状及其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情况与问题。最后,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总结了风景园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未来风景园林在生态康养产业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教授主旨发言

周蕴薇教授的报告主题为“2011年以来的园林植物应用发展”。报告重点介绍了园林植物应用学科之下的植物景观研究等热点方向,同时分析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在园林植物教学方面,周蕴薇教授着重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与其他院校联合举办的“花园杯”景观设计竞赛及其在园林植物应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周蕴薇教授主旨发言

杜春兰教授围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搭建风景园林之桥”这一主题,通过对“桥”字的解析,以及诗词、绘画、风景中桥的意向引入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指出了“风景园林就是一座桥”,承担着沟通的作用,展示着责任与担当。随后,杜春兰教授以滨江景观建构与生态修复课题为例,展示两江四岸修复等系列研究与成果,并以“守正融合”四字作结,表达了对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美好展望。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主旨发言

论坛在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进入主题报告环节, 30多位全国各地风景园林博士点、硕士点学校的学科建设代表围绕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畅抒己见,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现场气氛热烈。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东南大学成玉宁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丁绍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万敏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王铬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逊副教授、沈阳建筑大学朱文莉讲师、江西农业大学刘纯青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副处长刘志强副教授、东南大学李哲副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林广思教授依次进行了主题分享。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丁绍刚教授突破传统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江南园林空间量化研究途径,详细介绍了驻点研究法,探讨了传统园林古今人群活动的差异。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万敏教授以“重拾风景学”为题,简述了风景园林学的起源,指出当下普遍将风景园林等同于园林,导致了风景学教学的缺失。进而详细讲解了风景学的定义和构成,提出了风景学教育应全面融入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思路。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王向荣教授从国土、区域、生活三个尺度解释“建成环境中的自然”。王向荣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基于农业生产需求对土地作出干预,从而生成了自然与人工交织的景观系统;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人地关系发生巨大改变,迫切需要重新对环境支撑系统展开研究和思考。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王铬副教授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贫困乡村营建行动,与大家分享了乡建过程中的思考——村民需要什么、师生可以怎么做、师生能学到什么、村民能得到什么,通过在地性的实践推动和探索风景园林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以“立足工科、博雅融通、砥砺前行”为主题,朱逊副教授分析了哈工大风景园林学科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分享了哈工大在新工科背景下做出的学科调整,以及学科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在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探索中,朱文莉老师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突出地域优势特色”的学科建设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在对外交流合作上的成就。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通过教学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科研实践几个方面,刘纯青教授详细介绍了江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育人探索,着重展示了“梅岭园林论坛”和江西古典园林调研及构建复原的相关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刘志强副教授以“立足地域特色研究,培育学科交叉方向”为题,介绍了苏州科技大学在推进该校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上做出的努力,强调学科发展“立足地域是基础,学科交叉是突破口”。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针对东南大学建设新时代国际一流风景园林学科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李哲副教授指出关键在于聚焦数字景观,建构基于定量研究的科学支撑体系。谈到人才目标时,他强调德才兼备是重点,学生是否具备创新精神是教学成果优异与否的重要体现。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林广思教授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开展的“黄花实践”设计工作坊,分享了校企社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茶歇过后,主题报告的第二阶段由四川农业大学陈其兵教授主持,湖南农业大学李小马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邱玲副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沈守云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宋凤副教授、天津大学张春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张斌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张文英教授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在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开始之前,北京林业大学何昉教授发言。他提出了“风景园林人应该如何对待我国82%的欠美丽土地”这一问题,并认为风景园林二级学科的设置应与时俱进,与国家政策、学科发展方向相结合。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李小马副教授结合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强调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围绕风景园林的保育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功能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科发展探索。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邱玲副教授以《风景园林学科引领美丽中国发展》为题,着重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设计规划和园林植物两大科研团队,讲述“请进去,走出来”的对外交流政策和科研进课堂的教学特色。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守云教授通过大数据方法下的风景评价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介绍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动态,并强调了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从校政企合作的突出优势和在职称评定、研究生教育改革、对接区域发展实践上的改革措施等方面,宋凤副教授对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进行了分享。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张春彦教授以跨专业视角思考区域尺度下的景观规划设计,以“走向新景观”为主题,介绍了天津大学与波尔多第三大学合作的CIEPT项目详情。重点介绍了三大教学模块,展示了课程内容和学术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通过培养方案特点、目标人才能力、课程建设原则几个方面,王云副教授对上海交通大学 “‘三化’导向下的复合应用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张文英教授介绍了“立足湾区发展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设计课程,围绕立足城市和乡村的两个教学实践过程,分享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结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语境和扩大学科外沿发展的创新途径,以及“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张斌教授分享了对于新时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思考,详细介绍了华中农大基于此目标所付诸的实践。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29日上午,学科发展论坛继续进行。上午主题报告的第一阶段由南京林业大学王良桂教授主持,西南林业大学陈龙清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李永华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周广柱教授、桂林理工大学郑文俊教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赵杨高级工程师依次进行了主题分享。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陈龙清教授介绍了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和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现状,先后从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和聚焦研究方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南林大学科发展的思路。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李永华教授以《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现状》为题,介绍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在学科方向、学科平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建设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岳邦瑞教授以八个关键数字,从西建大及其专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教师团队,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方向与研究生招生情况等方面,介绍西建大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学科研究性质、研究范式、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等四个当前亟需解决的学科研究问题。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周广柱教授通过一系列数据,从城市树木生理生态监测技术系统和成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团队研究成果。他认为监测技术不仅需要规范智能化,还需要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郑文俊教授基于国家自科立项、重要期刊发文与学科交互贯通三方面介绍风景园林学科乡村研究,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思考。他认为要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所做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多方智力支持。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赵杨高级工程师从学科定位、研究特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条件和专业硕士点建设等方面概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现状,针对校内学科生态、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提出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茶歇过后,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东北林业大学周蕴薇教授主持,西南大学秦华教授、重庆大学袁兴中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徐文辉教授、同济大学韩锋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傅凡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傅娅副教授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秦华教授从风景园林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使命,以及对接乡村振兴路径等四个方面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风景园林的使命担当。提出应积极开展新时代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研究,全方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袁兴中教授以“大地上的生命景观实验——地景与生态修复的实践探索”为题,先后介绍了重庆汉丰湖的生态系统设计、山东邹城太平采煤塌陷区动态景观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并指出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仍需砥砺前行。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徐文辉教授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基本情况,深度展示了学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实践,并指出了当前乡村区域规划与设计缺乏知识体系,规划设计工作如何适应当前新型城乡关系等值得深思的问题。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韩锋教授以风景园林学科内容与口径范围引题,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与教育体系的逻辑性,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与专业教育模式。进而总结指出:在新工科背景下,“自然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环境哲学”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关注的重点。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傅凡教授介绍了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情况,介绍了该校在高层次人才、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并表示希望吸纳更多优秀学生来校深造。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针对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问题,傅娅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一系列探索,重点阐述了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团队建设、强化科研训练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论坛闭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进行了题为《风景园林学科新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针对风景园林学科新机遇与挑战,李雄教授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立足文化自信的学科发展,跨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一流本科与国际评估等六个方面分析学科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同时,李雄教授对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众志成城共同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最后,刘滨谊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从风景园林面对的新时代和新需求、新征程,呼吁广大学科建设者们应重拾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初心,以主客合一的方式寻找学科创新突破口,明确学科建设的核心、边界与方向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从而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学科全面发展。

至此,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沈阳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注:以上论坛报告内容经现场记录整理,未经各位嘉宾审核。

微信编辑程秋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1955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8日 下午3:14
下一篇 2023年5月18日 下午3: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