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景观 八卦楼:鼓浪屿地标洗尽沧桑焕生机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很多来厦门旅游的人,都会注意到鼓浪屿上一栋特别的建筑——八卦楼。作为厦门鼓浪屿的地标性建筑,八卦楼已有110多年历史。从诞生时代的至暗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新启用,到改革开放后的焕然新生,以及现在的修缮提升,这颗别致的明珠洗尽沧桑,焕发出无限生机。“我始终记得,胡友义先生曾说,‘我将尽毕生的力量,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

▲厦门鼓浪屿八卦楼航拍图(摄于 2023 年 4 月 26 日)。 黄少毅摄

▲厦门鼓浪屿八卦楼航拍图(摄于2023年4月26日)。 黄少毅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康淼、许雪毅、付敏

很多来厦门旅游的人,都会注意到鼓浪屿上一栋特别的建筑——八卦楼。

如果说鼓浪屿是一顶华美的桂冠,八卦楼就是桂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

乘船渡海登岛,蓝天下,八卦楼的红色穹顶在一片苍翠中分外显眼。夜幕中,它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对八卦楼的认识,始于颜值,但让人沉迷的是它的故事。作为厦门鼓浪屿的地标性建筑,八卦楼已有110多年历史。从诞生时代的至暗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新启用,到改革开放后的焕然新生,以及现在的修缮提升,这颗别致的明珠洗尽沧桑,焕发出无限生机。

诞生:见证两岸一家亲

八卦楼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的林鹤寿历经10多年辛苦兴建的。“但他本人一天都没住过。”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何丙仲说。

何丙仲曾在八卦楼住了两年。两岸开放探亲后厦门大学景观,他几次到台湾,了解林鹤寿和板桥林家的故事。

板桥林家,祖籍福建龙溪,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据史料记载,板桥林家第一代林应寅来自福建漳州府龙溪,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定居台湾。其子林平侯往来闽台经商,逐渐致富,后家族发展成为清代台湾巨富。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次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林家举家内渡,定居鼓浪屿。

那时候,鼓浪屿遍地是洋楼。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

鼓浪屿,这座10世纪以前水草丰茂的“圆沙洲”、明清之际郑成功的“屯兵之地”,因为优美的自然景观、舒适的气候、悠闲的气息以及便捷的对渡条件,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纷纷兴建领事馆、教堂、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也盖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别墅。

板桥林氏家族素有建造名宅的传统。在台北,“板桥别墅”广为人知。台湾被日本侵占后,时任台湾垦首大臣的林维源含恨离台回闽。其子林尔嘉承业后,因怀念台北故园“板桥别墅”,在鼓浪屿仿建了“菽庄花园”。

八卦楼建造者是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林尔嘉是堂兄弟关系。何丙仲介绍,林鹤寿颇有经商才能,在海峡两岸都有产业,是台湾板桥林家实际经营者之一,随父到厦门后,开设了“建祥钱庄”。

何丙仲说,1907年林鹤寿不惜重金,购得位于和记崎(今鼓新路43号)英属和记洋行经理公寓的一万多平方米土地,开始兴建八卦楼。

一座宏伟建筑渐渐成型。厦门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八卦楼占地10886平方米,建筑面积5789平方米,高26.6米,共3层,另有地下隔潮层和一个10米高红顶。

走进八卦楼,可以看到,塔斯干巨柱的外廊,呈现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样式。据介绍,架空防潮层和石砌敞廊不同于西方半地下室的处理,融合了东南亚引进的架空层做法,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座体量庞大、材料考究、精工细作的大楼,建造至1920年时,还未能封顶,据传林鹤寿资产已经耗尽。

“建八卦楼是大工程,林鹤寿的钱一笔又一笔地投进来,但仿若投进无底洞。”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说,八卦楼的建筑材料规格,大部分与当时市面上的对不上号,需要特别加工定制。还有一部分建材只能从国外采购,花费巨大,且供应时断时续,导致动动停停,甚至一次次返工。

等到主体建筑完工时,林鹤寿已心力交瘁。由于大量占用资金,他的“建祥钱庄”无法兑付客户钱款,引发挤兑危机。最终,林鹤寿宣布破产,八卦楼就此成为烂尾楼。林鹤寿远避他乡,人去楼空,八卦楼一片荒凉。

变迁:几经更迭惹传闻

关于这座楼的一些奇怪传闻,董启农认为主要因为它几经更迭、身世坎坷。

董启农是老鼓浪屿人,1948年出生在台湾,4岁随父亲定居鼓浪屿,一住就是一辈子。往前追溯,他的外公早在上世纪初就来到鼓浪屿。那时候,八卦楼已经蒙上一层阴影。

何丙仲介绍,林鹤寿向台湾银行借款,把八卦楼房契押给台湾银行。后来台湾银行把八卦楼卖给了日本人。

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鹭岛居民纷纷跑到鼓浪屿避难。

“鼓浪屿是公共租界。”董启农说,八卦楼成了难民收容所。“老旧的房子、摇晃的木头、生病的难民,给八卦楼涂上悲苦色彩,也让它有了一些吓人的传闻。”何丙仲说,自己小时候都不敢走八卦楼附近的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八卦楼作为敌伪财产,被国民政府接收,和厦门大学还产生了一段交集。

在厦大工作多年的董启农介绍,“七七事变”后,厦大内迁到龙岩长汀。1946年,厦大从长汀陆续迁回厦门。因为原校舍受损,就把一年级新生院、文学院搬到鼓浪屿。“时任厦大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周辨明教授兼新生院长,住在八卦楼两间房间里。文学院学生也在八卦楼上课。”董启农说。

新中国成立后,八卦楼迎来新生的契机。

彭一万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厦门市人民政府拨款初步重修八卦楼。鹭潮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在这里创办,种下了工艺美术教育的种子。

鹭潮美术学校吸引了一批有志于美术的青年。一些人时隔多年还记得,坐船到鼓浪屿时,很容易找到位于八卦楼的这座美术学校,“因为半圆形的红屋顶很惹眼”。

后来,鹭潮美术学校搬出,八卦楼成为厦门市科委、中医学校和业余科技学校所在地。再往后,厦门市电容器厂迁入,八卦楼又作为厦门市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等单位用房。

何丙仲记得,当时有位邻居就在厦门市科委工作,每天上班就到八卦楼去。而各个工厂入驻八卦楼期间,还曾经发生过火灾,“把顶楼都给烧了”。

重生:百年建筑焕生机

1983年,厦门市政府将八卦楼定为厦门市博物馆馆舍。

曾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如今年逾九旬,他回忆,当时八卦楼的状况触目惊心。“楼里被三个单位切割成‘盘丝洞’,地下室住着10多户人家,走上几步,楼板还跟着颤抖,破败不堪。”

彼时,厦门到处都要发展,到处都缺资金。对于八卦楼的维修,厦门市之前筹措了50万元,国家文物局下拨了48万元。八卦楼原为砖木结构,1985年维修时改为砖混结构,楼面全部更换为水泥磨面。但款项很快不够用,龚洁为筹措经费伤透了脑筋。

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当即决定拨付30万元,解了维修的燃眉之急。

龚洁不记得给多少人讲过习近平与八卦楼的这段故事。至今谈起来他仍难掩激动,“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拨出的这30万元,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整修后的八卦楼,在保护中重生。

从日光岩看下去,笔架山麓上,红色大穹顶的八卦楼宏伟、壮丽。登上八卦楼天台,视野宽广,厦鼓全景,海天美色,尽收眼底。

彭一万介绍,因为八卦楼红色穹顶上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六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所以称为八卦楼。在他看来,八卦楼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八卦楼是鼓浪屿为数不多的古典复兴式建筑。”彭一万说,八卦楼恪守了古典建筑的诸多元素——三段式立面、对称平面、圆形大厅和中央穹顶、古典柱式与三角形山花等。同时,在一些细节和用材上,呈现出闽南传统建筑特征。“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各部分比例得当,又不失细部装饰,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

位于八卦楼的厦门市博物馆1988年开馆。上世纪90年代初,何丙仲和一些同事住进了八卦楼。在他看来,“八卦楼很适合做文化机构,能发挥它的特色。”

弘扬:琴声悠悠传世界

1989年夏天,五岁的方思特与家人一起到八卦楼参观,他们在台阶旁、穹顶下合影留念。那时候,方思特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更多地与这座神奇的建筑联结在一起。

八卦楼是方思特特殊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到八卦楼看展览。置身其中,方思特觉得,“八卦楼好大,建筑好宏伟,自己好渺小”。

作为第五代鼓浪屿人,方思特家族与八卦楼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国年间,方思特外婆芙蓉杨氏家族的杨晓织与板桥林氏家族的林嵩寿联姻,嫁到鼓浪屿,林嵩寿别墅是婚房。林嵩寿是八卦楼建造者林鹤寿的弟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卦楼曾分别是厦门市电容器厂、电子研究所、计算机厂的所在地。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引进大量先进电子设备,需要一批电子工程师和英文翻译人才,方思特的母亲曾在八卦楼作为翻译与工程师们配合开展工作。而今,方思特是选址在八卦楼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馆长。

“很神奇,感觉跟八卦楼就是有一种很深厚的缘分。”方思特说。

提到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不可不谈。

1936年11月,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先后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后到奥地利研修钢琴。1974年从拍卖会上收购第一台钢琴后,胡友义先生开启了跨世纪的琴类文化艺术品收藏人生。

上世纪90年代,胡友义夫妇第一次从海外返回鼓浪屿厦门大学景观,方思特是接待他们、弹钢琴的琴童,由此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八卦楼建成“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风琴博物馆。馆内所陈列展览的风琴均由胡友义先生捐建,展品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管风琴、簧片风琴、手风琴和口风琴等。

2005年1月28日晚,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在八卦楼预展,并举行了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那天晚上,八卦楼一楼中庭的十字长廊上,坐满了观众,方思特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近距离听管风琴专场音乐会,太震撼了!”在方思特看来,八卦楼太适合管风琴演奏了。空旷的空间,让管风琴的琴声在屋里回响,有大音乐厅的效果。“更为特别的是,当管风琴发出低频声音时,感觉整个八卦楼的花玻璃都在一起震动,这是另外一种特别的视听感受。”

2007年大学毕业后,钢琴专业的方思特入职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成为管风琴演奏员,后来在胡友义先生帮助下,专门到澳大利亚学习管风琴演奏。2012年,她成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第二任馆长。

“我始终记得,胡友义先生曾说,‘我将尽毕生的力量,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方思特说。

以八卦楼为展馆的风琴博物馆,融东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跨越时空,管风琴与鼓浪涛声和鸣,每天接待大批游客。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八卦楼作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再次受到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就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此重要精神指示下,鼓浪屿管委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加强遗产本体修缮。八卦楼是其中之一。

2021年8月,八卦楼新一轮保护性加固修缮启动,投入近4000万元。层层剥离门窗木制构件上的漆,还原红褐色的“历史本色”……厦大团队研发砌体结构保护加固技术,努力让文物“延年益寿”。

“修缮后,八卦楼的历史信息被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修复,承载性和抗震性得到适当提高,受到验收专家一致好评。”鼓浪屿管委会文保处处长陈辉杰说。

目前,八卦楼正在进行内部展陈装修。

方思特介绍,风琴博物馆将增加中国乐器元素,比如被称为“东方风琴”的笙;通过“东方风琴+西方风琴”融合演奏形成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不断探索用管风琴演奏中国音乐甚至闽南音乐作品,并创新输出一些原创作品。

“我们也将增进国际交流,主动加强与国外博物馆共建,让八卦楼的琴声传向世界更多地方。”方思特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jingdian/1238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3日 上午9:10
下一篇 2023年5月3日 上午9: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 在中国给大学的颜值打分排名次是最难的一件事,单单一个最美大学,网友就吵翻了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谁也不让谁。有人说大理大学最美,因为它面朝洱海,背靠苍山;有人说武大最美,尤其是在樱花烂漫的季节。可,在我心中厦门大学才是最美。 […]

  • […] 出博物馆对面就是兰州中心,在建中,兰州中心往西100米左右就是建兰市场,往里走第一个十字往左有家美食城,里面东西当地人也很喜欢吃,有家武威凉皮,就在靠西出口处,有家麻辣烫绝对赞,麻辣烫旁的麻食挺火爆兰州机场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还有很多小吃,里面的东西基本不重样各有特色风味,除了小吃城往西走有家川林酒店一楼的商铺有家陇南特色小吃特备好,呱呱,馓饭,绝对特色。还有就是楼上说的天元小吃和万辉广场了,个人喜欢建兰路小吃城,虽然万辉环境好一些,但是味道比不过建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