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原籍多在,东南亚华人为什么这么多?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还有一种是自由移民,相对苦力这类移民就很美好了,他们通过投靠在海外站稳脚跟的亲戚朋友来移民,自己站稳脚跟之后再找来自己国内的亲友,这也是国内战争期间的重要移民方式,有记录在1882年的时候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已经超过了10w人,数量可见之多。

最近十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出国游了,出国目的地里面,东南亚地区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一处了,除了性价比高,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去过的都应该都会有疑问,东南亚地区为什么华人这么多,有时候多到你都以为去了国内某个旅游地,但同时也会感叹大城市里面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东南亚在清朝时期被称为“南洋”海外华侨原籍多在,那时候叫的什么南洋少爷都是东南亚一代归来的人,当时国内看待这些少爷就跟十几年前我们看待海外华人一样,总有那么一丝丝崇拜的情愫在里面,虽然不是欧美等发达地区,但是东南亚起码也算是国外了。

东南亚的华人如此之多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东南亚一直都是非常落后的一块区域,长期被殖民主义国家统治,就算是现在非常发达的新加坡也是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

自从马可波罗将他对东南亚的记录写入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之后,西方国家就对它念念不忘,自从16世纪初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城之后,东南亚就开始了被西方殖民侵略的篇章。

东南亚包括了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11个国家,从被侵略到西方国家结束殖民主义统治的几百年时间里面,除了泰国保持了形式主义上的独立以外,其他几个都成了殖民地。

西方列强占领了其他国家之后会做什么?当然是巩固政治统治,巩固政治的关键手段就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好了再把赚到的钱运回国内,说白了就是要赚钱,要赚钱就需要劳动力来投入到产业中去,去哪儿找劳动力呢?

新加坡在1819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时,还是一个常住居民不到200人的马来渔村,当时马来西亚等地区人烟稀少,马来半岛各个土邦的马来人口加起来也只有20W不到,越南人又是出了名的懒,所以当时吃苦耐劳的华人和印度人就成了殖民者的心头好,但当时的清政府是明文禁止国人出洋的,怎么办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后,迫使了广州地方政府承认了华工出洋为合法,直接带动了广东,福建一带的移民潮,因此19世纪中期劳工开始大量涌入了东南亚。

中国当时的劳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契约劳工,也就是我们说的苦力,很多都是被拐骗过去当的劳工,广东一带有“卖猪仔”的说法,就是对陌生人不要轻信,小心被当成猪给卖了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这些劳工他们会与雇主签订合约,用身体做抵押,先让雇主支付他们的伙食费和船票各方面费用,他们帮雇主打工待还清债之后即可自由。

听起来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苦力劳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19世纪末的时候,北婆罗洲的种植园劳工的平均死亡率都去到了20%多。

还有一种是自由移民,相对苦力这类移民就很美好了,他们通过投靠在海外站稳脚跟的亲戚朋友来移民,自己站稳脚跟之后再找来自己国内的亲友,这也是国内战争期间的重要移民方式,有记录在1882年的时候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已经超过了10w人,数量可见之多。

除了中国之外,印度也是东南亚移民的群体海外华侨原籍多在,大家都知道印度是英国殖民地,东南亚地区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印度向东南亚殖民地输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和我们有些不同的是英国还向海峡殖民地输入了印度的罪犯,用于劳动力输入,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后面遭到当地民众反对后才停止了这类移民。

所以除了华人,印度的影响力在东南亚也是非常大的,笔者之前在马来西亚那些地方打的士的时候,总会看到那些看起来既像印度人又像亚洲人的司机,应该是印度人和本地马来人结合的后裔,八九不离十了。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确有做生意的头脑,早期移民过去的苦力在契约满后大部分都转为零售商或小商贩,比如小商铺的店主这些,实力好点儿的会在殖民地收购当地的一些原材料转卖出去,做这些中间商的工作,或者为手工业者提供原材料然后购买制作出来的产品,再出售到全国或者国外,这是华人在东南亚国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主要方式。

为什么当地人不做这些工作,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受到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的影响,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也不乐意从事这样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本地人都在给华人打工的原因。

那华人过去东南亚对当地的发展有起到作用了吗?这个是肯定的,新加坡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英国占领新加坡的时候那里当时只有不到200人马来人,现在已经是一个有500w人口的国家,华人占了其中的74%,新加坡也成了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它的成功理念一直被世界所研究和效仿,这个很大程度归功于华人的功劳。

不说别的,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建设华人就功不可没了,再说了把新加坡带上神坛的总理李光耀就是祖籍梅州的新加坡华人。

马来西亚也算是一个,华人已经占了本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笔者之前在婆罗洲的沙巴一带待过一段时间,在晚上吃喝玩乐的时候总是离不开华人,小红书推荐的当地好吃好喝的很多都是华人开的餐厅,沙巴市区有一处卖榴莲很出名的地方,在一座天桥底下,每天晚上一排开的榴莲商贩清一色都是华人,连附件仅有的几家便利超市都是华人开的。

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没有这些华人的存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该是多么地冷清枯燥啊。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觉得华人是很光鲜的,其实并不然,华人的生活环境也有好有坏,新加坡这种地方还好些,像越南,柬埔寨一些地方却不是你想的那么好。

在历史发展中华人在当地受到的伤害其实不少,印尼排华事件算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历史事件,199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印尼之后,当地人都开始将矛头指向华人华侨,华人遭到了大规模屠杀,当时很多印尼华侨大批量回国,据笔者了解当时国家设立了很多华侨机构来安顿了这些华侨并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保护。

那他们为什么会针对华人呢,这个也不难理解,前面讲到的华人在去了印尼之后在商业经济几乎是渗透在了每一行业里面了,经济实力起来之后当地人会认为是你抢了他们的饭碗,是你压榨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就像前几年香港闹得非常严重的排除大陆人的行为,大陆人还没开始过去定居只是买买奶粉,送个孩子过去接受教育这些事情都能让香港几十万港独的反对,更何况印尼华人和当地人的日常交流是这么密切,矛盾肯定不可避免,同时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政客对当地民众不满情绪的煽动,华人肯定容易受到伤害。

那这个问题最后怎么办?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的社会地位问题,社会地位没有受到认同,政治地位影响不了国家上层建筑,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积极参政是主要的方式,像之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美籍华人杨安泽,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个也是美国华人当前的处境,不扯远了,有兴趣可以另起一篇讲一下美籍华人的。

当初过去东南亚经商的华人很多就是这么一个观念,“政治不能当饭吃,你搞你的政治,我搞我的生意”,因为受的压迫太多慢慢发现,要想在经济权利上达到上层,必须要和当地人一样积极参政,在政界身处要职才能提高华人的地位,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还有就是自身身份的认同,很多初代华人在远洋到世界各国之后还是心系祖国的,有资料显示,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期间,华侨筹集的抗战军需物资总数在三千批以上,平均每个月就有一百批抵达中国沿海口岸。

一九三九年春夏,南洋华侨总会一次就募集了五十万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飞机、二十三辆坦克和一千辆救护车,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华侨在国家危难时刻给予了莫大的帮助,正是因为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很多华侨是不愿意修改国籍的。

这里解释下华侨和华人的区别,华侨是拥有中国国籍到了国外定居,做生意的侨民,华人是有中国血统的外籍公民,所以这两个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不改国籍代表着你还不属于所在国的公民,所以身份上是得不到本地人认同的,虽然说当时改了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但是这个是关系到很多公民利益的事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保障华侨的利益,国家开始鼓励华侨接受所在国的国籍更换,后面的华侨也才慢慢变成了华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说某个谁谁换国籍了,他不爱国了什么的,也不必嚷嚷,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你什么国籍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11989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4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3年9月24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A级的饮品最健康,B级的饮品较为健康新加坡特色饮料,厂家可自愿标注;C级饮料不健康,D级饮料最不健康新加坡特色饮料,厂家必须标注,这就相当于厂家告诉消费者“我们的这款饮料不健康,你最好别买”。另外D级饮料太不健康了,以至于严禁在各平台做广告。该标注不标注或者不该做广告的做广告了,最高罚款1000新币,再犯者罚款最高2000新币。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