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特产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龙门乡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地名由来:龙门乡因乡政府驻龙门社区而得名。龙门乡辖社区1个,村委会7个,村(居)民小组130个。年内,龙门乡获大新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2004年,龙门乡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资源和水利、气候以及区域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引导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以八角、龙眼为主的林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1952年8月,万承县撤销,与雷平、养利等县合并置大新县(治桃城)。属大新县第二区。

地名由来:龙门乡因乡政府驻龙门社区而得名。旧名“万承”。由土官先祖所命,诚望万代子孙承袭官位之意,因该乡有一条河穿过山间隧道,犹如蛟龙游过闸门,故改名“龙门”。

【概况】 龙门乡辖社区1个,村委会7个,村(居)民小组130个。有自然屯60个。2004年,全乡总人口17773人,其中农业176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0‰。行政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大新县特产,有林面积2616公顷(不含小明山林场),年末耕地面积1377.29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935.1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55.7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68.07公顷。粮食总产量7917吨。甘蔗种植面积282.07公顷,入厂原料蔗9144吨。水果总产量1259吨。肉类产量1000吨。水产品产量462吨。新建沼气池134座。土特产品有苦丁茶、八角等。主要旅游景点有观音山、紫云洞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5元。年内,龙门乡获大新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

【培植苦丁茶产业】 龙门乡努力打造“苦丁茶之乡”、“绿色无公害苦丁茶”品牌,形成以文明村、苦丁村、龙门社区和小明山林场为龙头,辐射全乡的苦丁茶生产格局,并逐渐走向“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乡苦丁茶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鲜茶110万公斤;有苦丁茶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420亩。2004年建成圣源和万福两个苦丁茶加工厂和全县乃至全市唯一的苦丁茶交易批发市场,同时建立了一支苦丁茶营销队伍。苦丁茶生产农民年人均增收85元。

【发展特色产业】 2004年,龙门乡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资源和水利、气候以及区域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大新县特产,引导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以八角、龙眼为主的林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全乡种植水果123.33公顷,其中龙眼53.33公顷,酸梅33.33公顷,三华李33.33公顷,无核黄皮果3.33公顷。种植无公害蔬菜26.67公顷,全年蔬菜产量1786吨。

【农村科技培训】 2004年,龙门乡注重农村科技培训,一是组织业余“充电”。通过上送农技人员到更高学府深造及业余自学等方式,增长农技人员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指导的本领。二是举办农村科技骨干培训班2期,参训88人。邀请广西农学院卢美英教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古能平副教授、大新县科技局、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等到乡进行水果低产改造、苦丁茶无公害种植、龙眼矮化低产改造、免耕抛秧技术授课。三是设立示范点。全乡有苦丁茶无公害示范片28公顷,龙眼低产改造示范片40公顷,免耕抛秧示范片3.33公顷。

历史沿革:

宋皇祐五年(1053年),省万形州入万承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万承改隶太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万承土州改隶太平府。

1952年8月,万承县撤销,与雷平、养利等县合并置大新县(治桃城)。

属大新县第二区。

1958年,设万能公社。

1962年,万能公社改为龙门区。

1969年,龙门区改龙门公社。

1984年,龙门公社改龙门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967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5日 下午4:07
下一篇 2023年4月25日 下午4: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