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华侨,汇聚侨力量 圆梦大湾区丨百年侨批见证桑梓情深,舍身救国满怀赤子丹心!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赤坎华侨古镇,以斑驳典雅的沿街骑楼和源远流长的华侨文化闻名海内外。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这些已经寄送了90年的侨刊,就是一封封足以抵万金的“集体家书”,也是流淌着家族文脉、古镇精神的潺潺溪流,滋养着远在异乡的游子们,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能溯源念祖,不忘根本。团结海外侨胞“赤子心”爱国爱乡精神,世代流淌在江门五邑华侨的血液里。

华裔华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

一张张布满褶皱的护照,讲述着五邑先民越洋谋生的艰苦岁月;一封封泛黄的侨批,承载着侨乡儿女心系桑梓的情深义重;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舍身救国情景,彰显了江门华侨的一片赤子丹心,造就了“家国天下、五邑情深”的佳话。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催生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书写了与时俱进的闯荡史诗,让我们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烽火连天的历史岁月,品味江门五邑华侨华人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华裔华侨

△这是目前江门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的最早的侨批。周华东 摄

跨越山海的桑梓情深

孕育著名侨乡“大家庭”

穿越百年时光,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的海口埠码头经常上演着如此的场景——江门的先侨们背上行囊“下南洋”“去金山”,敢为人先、跨越山海,开启江门作为著名侨乡的新旅程。

华裔华侨

△台山海口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

五邑华侨在海外奋力拼搏,从事最为艰苦的工作,忍受骨肉分离的折磨。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华侨远赴海外,时刻牵挂着祖国,眷恋着家乡,他们将辛苦积累的银钱、物品,不断寄给亲人,并附上一封书信,侨批由此诞生。

“喜鹊喜,贺新年;爸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百万,返来起屋兼麦田”,这首流传在江门民间的童谣,展现了侨眷对侨批的期盼和收到时的喜悦。直至今天华裔华侨,仍有老人清晰地记得,昔日走乡串户的巡城马肩挑箩筐、挨家挨户投送侨批的身影。

“侨批来了!”一声吆喝传来,侨眷们欣喜不已,家人阅读信件,孩子数弄银元,欢声笑语一片,村子里如过节般热闹。亲人在异国他乡的境况让侨眷牵肠挂肚,这报平安的家书不仅使思念之情得以缓解,一同寄来的银钱更改善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富裕的侨眷置地盖房,一座座兼具防御功能和美学价值的碉楼遍布侨乡村落,后来成就了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堪称中国乡土建筑史的奇迹。

华裔华侨

△侨批文物。黎禹君 摄

五邑侨胞身在海外,在与世界的沟通中逐渐成长、壮大;他们情系桑梓,除了赡养家眷外,还屡屡为家乡捐资捐物,对乡邦的贡献不胜枚举,有效推动了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

祖籍台山的陈宜禧在美国做工从商多年,目睹美国横贯东西的大铁路筑成,工商业飞跃发展,美国日益强大。他自此坚持信念:“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

华裔华侨

△新宁铁路资料图。

1904年2月,花甲之年的陈宜禧踌躇满志地回到江门,倡议修建新宁铁路,得到家乡响应。1905年2月,他风尘仆仆地去北美募集资金,在旧金山、温哥华、西雅图等地发动海外乡亲支持新宁铁路建设。铁路于1906年破土动工,1920年全线建成,全长137公里,成为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修筑的民营铁路华裔华侨,书写了光辉一页。

新宁铁路建成后,从江门到台山各地可以当天到达;香港等地的商品、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输入五邑各地,台山、开平等地区的城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批的华侨新村和中西结合的洋楼拔地而起。新宁铁路的修建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为五邑地区的繁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裔华侨

△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以斑驳典雅的沿街骑楼和源远流长的华侨文化闻名海内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司徒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在赤坎镇东西两端拔地而起。这两个图书馆都是海外华侨捐资兴建。其中,司徒氏图书馆发行的族刊——《教伦月报(刊)》、关族图书馆发行的族刊——《光裕月刊》,均设有“评论”“族闻”“县闻”“省闻”“华侨消息”等栏目,经常报道国内外时事新闻,为侨乡民智的开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这两座图书馆依然如90多年前一样,每4个月就会编辑出版一期侨刊,并邮寄到世界各地的族人手里。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这些已经寄送了90年的侨刊,就是一封封足以抵万金的“集体家书”,也是流淌着家族文脉、古镇精神的潺潺溪流,滋养着远在异乡的游子们,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能溯源念祖,不忘根本。

华裔华侨

△司徒氏图书馆。

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

团结海外侨胞“赤子心”

爱国爱乡精神,世代流淌在江门五邑华侨的血液里。在祖国遭遇困难和危机的时候,江门五邑侨胞总是挺身而出,毁家纾难,捐钱献物,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华侨为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对海外华侨的至高评价。陈少白(江门外海人)与孙中山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他先后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设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创办革命报纸等活动,为革命鞠躬尽瘁。孙中山在美期间,祖籍开平的司徒美堂悉心照顾,护卫左右,为革命运动奔波;邓荫南(开平人)早年到檀香山谋生,加入兴中会后,变卖家产支持孙中山起义。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江门五邑华侨贡献很大,他们不仅为革命奔走、捐献军费,还勇赴革命前线,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日军侵略,拯救中国危难,江门五邑侨胞与祖国心连心。恩平籍华侨冯如凭一己之力,在世界航空事业的萌芽阶段,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媒体称冯如为“东方的莱特”。他拒绝了很多美国企业家的重金聘请,毅然带着一腔报国热情,开始了航空救国之路。

华裔华侨

毕松杰 摄

受冯如影响,许多侨胞子弟不约而同选择“航空救国”道路。在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有近九成是美籍华裔,其中绝大多数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

除了奔赴沙场浴血奋战,无数身在世界各地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知识分子也在为抗战救国四处奔走,大声鼓与呼。祖籍台山的雷洁琼1931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国,全身心投入到唤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中。后来,雷洁琼与马叙伦等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不惜血洒南京下关反对内战。

华裔华侨

△华侨踊跃捐款购买飞机。

旅居世界各地的江门五邑侨胞继承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或组建抗日团体,宣传抗战;或出钱出力,捐资助战;或亲赴前线,血洒疆场。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全国华侨捐款共13亿元,江门五邑侨胞捐了6.8亿元,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司徒美堂以美洲洪门致公党元首身份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国是主张”,带领美洲侨胞拥护真正爱国爱民的中国共产党。随后起草《上毛主席致敬书》,明确表示衷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1月,司徒美堂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开国大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9430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4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3年8月24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