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乡贤,华侨与乡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捐资办学那些事儿·澄海东里篇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改革开放以来,东里的旅外乡亲和乡贤十分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纷纷回乡捐资支持学校的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澄海苏北中学,先后出现了数次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潮。东里镇侨胞捐资办学的慷慨行为令人感动。改革开放以后,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回乡探亲和支持公益事业,扶持家乡的学校建设。东里镇侨胞捐资兴学二三事

东里镇是红头船的故乡,清末民初许多下南洋闯荡谋生的人们,不少就是从东里的樟林古港乘船出海的。如今东里镇侨居海外的乡亲众多,他们身在异邦,心系祖国,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爱国侨领蚁光炎原籍就是东里。改革开放以来,东里的旅外乡亲和乡贤十分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纷纷回乡捐资支持学校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位于该镇的澄海苏北中学以及樟林中学、塘西小学、南洲小学、河美小学、南社小学、树础小学、和洲小学、林晓生小学、观一小学、明德小学、石头坑小学、西洋小学等十多所学校,就收到海外侨胞及乡贤捐资办学的资金人民币1382多万元、港币70多万元和泰币138.8多万泰铢。

东里侨亲助力澄海苏北中学建设——

捐资兴学 薪火相传

澄海苏北中学

莲花山之南,韩江水之北,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的育人殿堂——澄海苏北中学。这所学校创建于1946年,由爱国民主人士陈卓凡发起创办。当时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经济很不景气,学校董事会派出陈汉英等人到海外募集捐款,得到海外侨胞的积极响应。在海外乡亲的支持下,“澄海县私立苏北初级中学”选址于樟林风伯庙开办起来,第一届招收学生200名,聘请爱国民主人士王鼎新担任首任校长。后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澄海苏北中学经过了多次的升级改造,逐渐成为一块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的沃土,培育出万千芬芳桃李,今天已成长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侨胞乡贤,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澄海苏北中学,先后出现了数次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潮。祖籍澄海樟林南社的旅泰爱国侨领蓝健龄,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1991年,澄海苏北中学按照政府的规划重建校舍,蓝健龄得知消息后欣然带头捐资60万元侨胞乡贤,其他侨胞也纷纷慷慨解囊,建设了拥有34间教室的教学大楼。与此同时,蓝健龄还发动同样旅居泰国的乡亲郑碧波家族捐资190万港元,兴建碧波图书馆、礼加礼堂、诒森体育场以及学校大门等建筑。1996年,澄海苏北中学教学设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学生全部进入新教学楼上课,结束了此前一校两地的格局。学校至此累计共收到华侨捐资投入的建设资金286万多元。

在澄海苏北中学秉持的教育观念中,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学情、师生情,使历代学子形成了深厚的母校情结,时时关注着母校的变化和发展,并竭尽所能支持母校的建设。在新校舍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位1963年高中毕业于澄海苏北中学的香港同胞,就先后捐出150万元为母校建设学生宿舍,为学弟学妹解决了在校内宿的问题,而他直到现在都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名字。曾任香港澄海同乡联谊会会长的澄海苏北中学毕业生陈金雄,除了为母校捐款外,于2019年组织香港湾仔区的少年回到家乡和母校参观,了解潮汕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立于1986年的澄海苏北中学汕头校友会,于1992年向母校赠建一间教室和捐赠800多册图书。成立于1987年的泰国澄海苏北校友会,自1991年以来多次组团莅校参加校庆等庆典活动,并多次向母校捐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里镇侨胞捐资办学的慷慨行为令人感动。仅据澄海苏北中学一校的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居泰国的侨胞为学校建设捐资的就有郑碧波、蓝健龄、金树浩等几十位。他们捐出的资金款项,多的达到190万港元,少的则随心所愿多少不等,其中有一项统计更写明“林冠岩等45人合捐港币6.97万元”。但是,无论他们捐出的款项是多少,其眷恋故土、倾情于家乡学校建设的拳拳之心都昭然于世,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侨胞陈耀群带动乡亲

捐建塘西小学

塘西小学是塘西村最漂亮的建筑物,而学校拥有现在的建成规模,是与塘西村旅泰侨胞陈耀群的努力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后,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回乡探亲和支持公益事业,扶持家乡的学校建设。塘西村地域广,但塘西小学原有的校舍较为破旧,教学区一直分散在村里的4处老祠堂,重建新校舍成了一个迫切需求。旅泰侨亲陈耀群得知情况后颇为着急。因为他自小家境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泰国谋生,现在经过艰苦奋斗 事业有成,深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期望让家乡的孩子都能读上书、读好书。

1988年,陈耀群回乡探亲,特意找来村党总支书记杜兴璧,一起商讨为村里建设学校的事宜。经过商量和实地勘查之后,他们挑中塘西一片原规划为工业用地的地块作为建校地点,但却碰到必须腾退已进驻的企业,以及解决该地块被输水干渠分隔的问题。这时,陈耀群二话没说当即掏出5万元作为建桥的费用,请村里先解决这片地块被水渠阻隔的问题。该村杜兴璧书记也立即组织人手,着手展开规划用地上的企业腾退以及施工建桥等工作。不久,桥建好了,企业腾退了,学校的建设可以启动了,陈耀群又带领旅泰侨亲返乡具体商讨塘西小学的建设方案。最后,考虑到村里的资金比较拮据,陈耀群等乡贤提出了先建教学楼、办公楼,后续再建学校门厅、礼堂和操场的建设方案。

1991年,塘西小学轰轰烈烈的筹资建校活动正式推开,陈耀群率先带头捐资20万元建设“耀群教学楼”,后来又捐资20万元建设学校的“成功办公楼”。1992年,陈耀群再捐资10万元建设“耀群体育场”。同时,他还动员其他塘西籍的华侨捐资。其中,有同样旅居泰国的华侨蓝健龄,与陈耀群一起捐资40万元建设学校的门厅,并以他母亲的名义建了一座“欣芳教学楼”;陈毓民捐资20万元建了“毓民教学楼”;陈鸿彬捐资12万元建了“鸿彬教学楼”;杨秀珍捐资3万元建了一间教室;还有不少侨胞分别捐出1至2万元,共筹集55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

在陈耀群的带动下,塘西村本地的乡亲也纷纷为学校的建设出钱出力。先后有原籍为塘西人的郑健英等潮剧著名演员,以及汕头市群众艺术馆的蚁国英等文艺界知名人士,通过组织义演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东里镇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甚至是靠卖菜维持日常生活的村民,都竞相捐出资金支持学校的建设,很快在全村掀起了捐资兴学的热潮。1992年12月26日,塘西小学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在学校建成后的1998年,仍有乡贤刘武捐资80万元,为学校建设了以其爷爷名字命名的“运光礼堂”。

塘西小学建成后,陈耀群每年从泰国回到家乡,都必定要到学校去看一看。如今,陈耀群虽然已经离世,但塘西村的村民依然记住他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的钱不多,但我会一边挣钱一边寄回来建学校,你们一定要把塘西小学建设好。”陈耀群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可以说是他人生境界的最好写照。他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却有着一颗为家乡的学校建设竭尽绵力的真心。

南洲小学焕新貎

南洲村是著名爱国侨领蚁光炎的故乡。南洲小学最早就是由蚁光炎于1933年创办的。当时,蚁光炎从旅居地泰国回到家乡,看到村里没有一所学校,心里十分难过。于是,他与乡亲们商量,由他个人出资建起一幢2层楼的房子,创建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南洲小学。这所学校建成后,村里的许多穷孩子就有了入学读书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南洲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南洲小学旧址现在已经改办成幼儿园,而新的南洲小学在海内外乡贤的鼎力支持下于1987年易地重建。及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南洲村的旅外侨胞和乡贤又陆续捐资支持学校的建设。1993年,蚁光炎家族捐资在学校建了蚁光炎纪念堂;另外,乡贤蚁双全捐资8万元建了双全运动场;蚁美庆及郑镇芝等捐资18万多元建了教师宿舍楼。1995年,又有郑长辉捐资35万元建设学校的善金楼。2000年,乡贤蚁民又捐资10.99万元为学校建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在华侨和乡贤的支持帮助下,目前的南洲小学占地面积7803平方米,配备有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和多个电教平台等设施,顺利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的验收,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南洲村的乡贤们为振兴乡村的教育事业,还捐款成立了南洲小学教育基金会。该教育基金会开展了多次奖教奖学活动,至今20多年从未间断。

种德扬善 嘉名芬芳

东里镇侨胞捐资兴学二三事

侨胞乡贤

树础小学礼加礼堂

澄海区东里镇华侨众多,他们心怀乡土、尊师重教,自改革开放以来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兴办教育事业。他们的善举懿行既为家乡的学校留下漂亮的校舍,也为自己留下嘉名盛誉。这里记录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事迹。

★1992年,蓝健龄、陈耀群等66位华侨合共捐资100万元,为树础学校建了教学楼。

★1992年,郑氏泰兴丽丽郑诒炎、郑诒河、郑诒森等华侨捐资60万元,为树础学校建礼加礼堂。

★1994年,华侨郑若辉、张淑益、郭衍凯伉俪、蓝健龄等捐资172.8万元,为河美小学建设教学楼。

★1994年,泰国侨胞蓝锦潮、蓝健龄等捐资63.16万元,新加坡侨胞吴锡波、吴卓茂等捐资6.19万元,香港乡亲陈绍华、周如兰捐资8万元,合作为南社小学建设教学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8387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下午2:02
下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下午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